张某医案

一诊

  • 就诊日期:1991年12月10日
  • 患者信息:张某,男,48岁,河海大学
  • 主诉:今年8~9月间,连续上课,发音嘶哑,声带息肉摘除术后发言疲劳,不能多言语,入暮加重,局部似有痰涎堵塞,咳出之后可苟安片刻,伴以疼痛,吞咽加重,稍有干感。右侧胸锁乳突肌疼痛。
  • 检查:咽部充血(红艳),声带与室带一片艳红,区分界不清。舌薄苔,脉弦。
  • 医案:风热之邪与内伏之火相煽,大剂清解,但又不敢造次苦寒。处方:桃仁10g,泽兰6g,落得打10g,金银花10g,连翘10g,当归尾10g,石上柏10g,赤芍6g,荆芥炭6g,甘中黄3g。7剂煎服。

二诊

  • 就诊日期:1991年12月24日
  • 主诉:全身关节酸痛,头疼畏寒,咽痛再度重来,入暮发音有失泽感,口干引饮喜热,大便量多,日圊两次。
  • 检查:咽峡轻度潮红,声带与室带一片艳红充血已除。舌白腻苔,脉有浮意。
  • 医案:喉病初告覆杯,创痕未灭而又来新邪,感冒横加,咽病招来,方取张氏六味汤。处方:荆芥6g,防风6g,蝉衣3g,杏仁10g,桔梗6g,薄荷5g,白术6g,独活6g,甘草3g。5剂煎服。

三诊

  • 就诊日期:1992年1月3日
  • 主诉:喉部又起不舒服,疼痛虽不明显,但难言之感困束喉头,似乎有痰及异物感与胀痛,口干唇燥,全身关节疼痛,以肘关节为重点,入暮偶有凛感。
  • 检查:咽峡充血(红艳型)。舌薄白苔,脉平。
  • 医案:冰雪严寒,脾阳难振,玄府纵密,乏力应付重冻。治当祛寒疏邪,取大意于败毒。处方:荆芥6g,防风6g,独活6g,柴胡3g,前胡6g,蝉衣3g,桔梗6g,玄参10g,陈皮6g,甘草3g。7剂煎服。

四诊

  • 就诊日期:1992年1月10日
  • 主诉:咽痛重在右侧,而且牵及右耳深处,作干伴有毛涩感,饮仍喜热,两口角糜烂已轻而未愈。
  • 检查:咽峡充血所存无几,喉(-)。舌薄苔,脉平。
  • 医案:慢性咽炎,从证取用河间手法,进展满意,如无两度新邪之扰,治程更可缩短。刻下善后扫尾,仍取清化。处方:芦根30g,白茅根10g,金银花10g,天黄6g,菊花10g,玄参10g,沙参10g,延胡索6g,桔梗6g,甘草3g。7剂煎服。

五诊

  • 就诊日期:1992年2月28日
  • 主诉:服过7剂药后感到舒服一些,其他无明显改善,近又因上课及其他业务多言,这几天又加重起来。
  • 检查:咽峡仍有轻度充血,口角炎有残存;声带双侧边缘有一条线状充血,闭合不密。
  • 医案:进药有一曝十寒之象,当然有杯水车薪之叹,同时上课多言,又作旦旦伐之实况,痊途荆棘满布,求效总难满意,治宗前旨,稍顾扶正。处方:太子参10g,玄参10g,山药10g,百合10g,芦根30g,白茅根10g,沙参10g,桔梗6g,麦冬10g,甘草3g。7剂煎服。

六诊

  • 就诊日期:1992年3月6日
  • 主诉:药进7剂,精神较振作,口干难润,喉有燥痛,同时疼痛域在右侧,痛势延及同侧颌下,右耳也不舒服,饮水喜温尚热。口角炎仍无痊意。发音已响亮些。
  • 检查:咽(-),两口角炎症仍存在左侧。声带欠清白,闭合不密。舌薄苔,有些纵行裂痕(对咸酸不痛),脉平。
  • 医案:上方重持扶正清养,效尚满意。至于进步姗姗者,良以所操之业,有旦旦而伐之之感。仍冀进药不辍。处方:党参10g,白术6g,茯苓10g,白扁豆10g,山药10g,石斛10g,沙参10g,玄参10g,天花粉10g,甘草3g。7剂煎服。

七诊

  • 就诊日期:1992年3月20日
  • 主诉:上药已累进21剂。现在咽痛残存在右侧,右耳中亦抽痛,但偶然一作。作干依然无改善,狂饮如前,大便每日1次。
  • 检查:扁桃体(±),充血消失殆尽,声带左侧还有一些充血。舌薄苔,脉平。
  • 医案:诸魔尽逐,旱魃难除,取大补阴丸作军稚之济。处方:熟地10g,川黄柏3g,知母10g,生石膏30g,玉竹10g,麦冬10g,天花粉10g,天竺黄6g,桔梗6g,甘草3g。7剂煎服。

按语

此例开始于外来风热与内在伏火呼应而得。之后外来之火去而内在之火一邪独盛。所以清火之法,也就迥然不同了。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