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证治心法
1. 病理概述
肝硬化是由于不同病因长期或反复损伤肝组织,引起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和节结形成为特征的肝病。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可出现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和多系统受累的各种表现。
早期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属中医的“胁痛”、“积聚”、“瘕”、“痞块”范畴。
晚期肝硬化
晚期肝硬化并腹水者属“鼓胀”或“单腹胀”、“水蛊”等范畴。
刘老认为,肝硬化的发生常因情志郁结,酒食不节,湿热内蕴,虫毒感染或肝炎失治,伤害肝脾,累及肾脏,造成肝、脾、肾三脏俱虚,此即《内经》所谓“壮者气行则已,怯者着而成病”。朱震亨《活法机要》也说:“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久病肝阴暗耗,肾精亏虚,则虚火内炽而动血,若肝失疏泄,则气滞血瘀,瘀血内着,壅遏络道,成为积,积凝滞,气血受阻,脾运不健,水湿不行,肾气虚弱,既不能气化膀胱,又不能温运脾阳,而致水湿停聚,发生肿胀。本病多由实转虚而致虚实互见。
2. 辨证分型与治疗
(1) 湿热蕴结型
主症:胁痛脘痞,食少纳差,口干口苦,厌食油腻,溲赤便干,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