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26岁
  • 职业:某政府机关干部
  • 就诊时间:1996年8月

病史

  • 初诊:自诉15岁时月经初潮即不调,有时数月不行,或行则不止,并有痛经现象。1年后症状加重。

  • 西医诊断

    • 1988年:右下腹疼痛,B超提示盆腔积液25mm×32mm,右附件增厚。血常规化验:白细胞11×109/L。诊断为阑尾炎、盆腔炎,抗炎治疗。
    • 1990年:痛经加重,多处求医,效果不显。
    • 1992年:某医生以盆腔结核治疗3个月,未见好转,出现头晕恶心,听力障碍。
    • 1994年10月:痛经难以忍受,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予以西药治疗。行阑尾炎手术的同时行右卵巢巧克力囊肿抽液术。
    • 1995年初:腹部再次疼痛,B超发现右卵巢肿物40mm×48mm,部分强回声。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予以西药治疗。
    • 1995年6月:行子宫内膜异位症摘除术。
    • 术后1年:腹痛复发,B超示“右附件区可探及46mm×42mm囊性肿物,部分增强回声;左附件区可探及50mm×46mm囊性肿物”。
  • 求诊原因:患者拒不接受西医治疗,故而求韩老诊治。

现病史

  • 就诊时症状:经水数月淋沥不断,量少,色暗,小腹疼痛,周期性加重,冷汗自出,四肢逆冷,伴恶心,呕吐。平素无故多怒,善太息,烦躁,失眠,多梦,腰骶疼痛,肛门下坠,面色暗滞无华,脸㾦㿔凹凸不平,舌质暗,有瘀点,脉沉弦而细。

辨证分析

  • 韩老分析
    • 月事初潮即见不调,甚则久漏不止,当属肾气发育尚未完实,冲任不固之故。
    • 精血不足,胞脉失养,则经行小腹隐痛。
    • 经历10年治疗和误治,使患者病势日趋严重、虚实错杂。
    • 后因病程日久,母病及子,而致肝郁气结,气滞血瘀,瘀血阻于胞脉,新血不得归经,则久漏不止,量少,色暗。
    • 肝郁气滞,气机不畅,不通则痛。
    • 气滞碍血,气血交织可成癥瘕积聚。
    • 肾虚,水不涵木,肝气抑郁,则无故多怒,善太息。
    • 肝火上炎引动心火,水火不济,则心烦,失眠多梦。
    • 本病从脏腑辨析与心肝肾有关;从气血而论,气滞血瘀并存;从虚实审之,为本虚标实。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