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类风湿关节炎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女性
- 年龄:63岁
- 就诊时间:2006年2月10日
- 主要症状:反复多关节肿痛3月余,以右腕关节起病,后全身多关节对称性受累,晨僵2~3h,双下肢水肿
体征
- 肿胀关节:双手第2、3、4近端指间关节、双腕、双膝、双踝
- 舌象:舌淡暗
- 苔象:苔黄腻
- 脉象:脉沉
- 实验室检查:
- 类风湿因子:189 IU(正常值0~30 IU)
- 抗CCP抗体:阳性
诊断
- 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 中医辨证:湿热痹阻
初诊方药
-
药物组成:
- 羌活:9g
- 防风:9g
- 当归:10g
- 升麻:9g
- 葛根:15g
- 猪苓:12g
- 泽泻:12g
- 茵陈蒿:15g
- 黄芩:9g
- 薏苡仁:24g
- 苦参:12g
- 炙甘草:9g
- 天花粉:15g
- 威灵仙:15g
- 地龙:12g
- 滑石:24g
- 大枣:15g
- 防己:9g
- 黄芪:20g
-
方义:
- 羌活、防风:苦辛,透关利节而胜湿;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君药。
- 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
- 白术、苍术:苦甘温,和中除湿;体轻浮,气力雄壮,去皮肤腠理之湿,臣药。
- 当归:辛温,散血壅而不流之痛。
- 黄芪、大枣、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胃。
- 滑石、薏苡仁:淡渗利湿。
- 威灵仙:散寒祛风。
- 天花粉:清热化痰。
- 地龙:解热通络。
- 防己:祛风除湿、利水消肿。
- 苦参、黄芩、茵陈蒿:苦以泄之。
- 猪苓、泽泻:甘温平,淡以渗之,导留饮。
二诊方药
-
药物组成:
- 麻黄:6g
- 杏仁:12g
- 薏苡仁:30g
- 生石膏:100g
- 生地黄:24g
- 知母:9g
- 黄芪:90g
- 当归:9g
- 木通:9g
- 制附片(先煎):15g
- 土茯苓:30g
- 葛根:15g
- 川桂枝:9g
- 怀牛膝:15g
- 炙甘草:9g
- 威灵仙:15g
- 全蝎:6g
- 苍术:20g
-
方义:
- 麻黄、杏仁、薏苡仁、生石膏:益气补血,利湿通络。
- 生地黄、知母:滋阴清热。
- 黄芪、当归:补气养血。
- 木通、制附片:通络利水。
- 土茯苓、川桂枝、怀牛膝:活血通络。
- 炙甘草、威灵仙、全蝎:调和诸药,增强疗效。
三诊方药
-
药物组成:
- 黄芪:40g
- 当归:9g
- 麻黄:9g
- 杏仁:12g
- 生石膏:100g
- 薏苡仁:24g
- 苍术:20g
- 地龙:12g
- 生甘草:9g
- 滑石:24g
- 知母:9g
- 制附片(先煎):10g
- 木瓜:12g
- 白芍:24g
-
方义:
- 黄芪、当归:补气养血。
- 麻黄、杏仁、生石膏、薏苡仁:益气补血,利湿通络。
- 生甘草、滑石:调和诸药,增强疗效。
- 知母、制附片:滋阴清热,通络利水。
- 木瓜、白芍:舒筋活络。
按语
- 古人云:“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泽泻淡以渗之,导留饮,故以为佐。气味相合,上下分消,其湿气得以宣通矣。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