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杜某
- 性别:女
- 年龄:19岁
- 初诊日期:2005年7月14日
初诊情况
1. 主诉
失眠,近来严重入睡困难,夜半以后方可入睡,纳差,时有胃中不舒,大便干结,口干,手心热。
2. 体征
- 舌象:苔薄黄腻,质暗红
- 脉象:脉细滑
3. 诊断
脾胃不和、痰热内蕴不寐
4. 治疗方案
- 方剂:酸枣仁汤加减
- 药物:
- 熟枣仁 25g
- 知母 10g
- 丹参 12g
- 夜交藤 25g
- 夏枯草 10g
- 法夏 10g
- 合欢皮 15g
- 川芎 10g
- 煅龙牡 20g
- 川百合 12g
- 黄连 3g
- 炙甘草 3g
- 煎服方法:水煎服,日1剂。20剂。
二诊情况
1. 诊断调整
睡眠改善,大便亦通畅,手足心热,汗多,时有头痛。苔黄,质暗,脉细弦。心肝郁火亦炽。
2. 治疗方案
- 方剂:7月14日方加丹皮10g, 黑山栀10g
三诊情况
1. 诊断调整
睡眠好转,约6~7小时,入睡较快,头昏活动后明显,纳食可,大便干,月经昨日来潮。苔薄黄,质暗,脉细。
2. 治疗方案
- 方剂:7月14日方去黄连,加天麻10g, 白蒺藜10g, 苦丁茶10g, 枸杞子10g
四诊情况
1. 诊断调整
睡眠可达6~7小时,仍多梦,大便干,乏力,月经过期两天不潮,手心热,苔薄黄,质暗,脉细。
2. 治疗方案
- 方剂:熟枣仁25g, 知母10g, 川芎10g, 丹参15g, 川百合12g, 大生地12g, 夏枯草10g, 法夏10g, 珍珠母30g(先), 大麦冬10g, 丹皮10g, 枸杞子10g, 夜交藤25g
五诊情况
1. 诊断调整
近来睡眠尚好,约6~7小时,梦不多,口干。苔黄,质偏红,脉小滑。再予养血解郁,安神宁心。
2. 治疗方案
- 方剂:熟枣仁25g, 知母10g, 川芎10g, 丹参15g, 川百合12g, 大生地12g, 夏枯草10g, 法夏10g, 珍珠母30g(先), 大麦冬10g, 丹皮10g, 枸杞子10g, 夜交藤25g
按语
本例以入睡困难,纳差,时有胃不舒,大便干结,口干,手心热,苔薄黄腻, 质暗红, 脉细滑为主要症状, 呈现脾胃不和, 痰热内蕴, 肝郁化火, 心神不宁之证。周师治以清热化痰, 解郁安神。方中以熟枣仁、合欢皮、夜交藤、煅龙牡养心安神、镇惊定志; 黄连、半夏、夏枯草和胃而交心肾; 知母、百合等养阴泻热;丹参、川芎活血行气。病程中患者出现头昏、梦多之症,周师辨为肝肾阴虚, 参入补肾平肝法, 治守原意, 酌加枸杞子、白蒺藜、天麻等, 症状明显好转。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