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 刘××
  • 年龄: 49岁
  • 门诊号: 7643030
  • 初诊日期: 1977年12月7日

初诊情况

  • 主诉: 月经紊乱,2~3个月来潮一次,末次月经日月底。
  • 症状:
    • 面部潮红汗出
    • 时有烘热,难以忍受
    • 头目眩晕
    • 恶心欲吐
    • 腰脊酸痛
    • 脚跟痛
  • 血压: 最高为178/110毫米汞柱
  • 舌象: 苔薄白
  • 脉象: 脉细弦数
  • 辨证: 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心肝失养

初诊方剂

  • 药物组成:
    • 西潞党: 9克
    • 柴胡: 9克
    • 姜半夏: 6克
    • 炙甘草: 6克
    • 黄芩: 9克
    • 淡吴萸: 1.5克
    • 姜川连: 1.5克
    • 钩藤(后下): 12克
    • 珍珠母(先煎): 30克
    • 大枣: 8枚
    • 菟丝子: 12克
  • 药量: 7帖

二诊情况

  • 服药后反应:
    • 烘热汗出之症明显减轻
    • 夜寐略安
    • 纳谷佳
  • 舌象: 苔薄黄,质胖
  • 脉象: 脉细数
  • 辨证: 继续肝肾阴亏,肝阳上亢

二诊方剂

  • 药物组成:
    • 柴胡: 9克
    • 党参: 9克
    • 姜半夏: 6克
    • 炙甘草: 8克
    • 钩藤(后下): 15克
    • 牛膝: 9克
    • 淮小麦: 30克
    • 大枣: 6枚

按语

患者年届七七,肾气渐衰,冲任两脉虚损,遂致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出现一系列症候群。用小柴胡汤与甘麦大枣汤加左金丸、钩藤、珍珠母等,服药14帖后,时有烘热、面部潮红汗出基本消失。于1978年3月改用滋养肝肾以治其本,给六味地黄汤随症加减,以徐图调摄收功。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