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星焕治郁证案
案例背景
王玉溪先生,任之初,适极海寇滋扰,缉穷为艰,复值饥馑凶岁,亟筹赈救,数载以来,辛苦百倍。突增太翁之变,惊忧备集,因而成病,语言慌惚,步履欹斜,颇似癫狂。
病情发展
春杪至家,其病益甚,走书诧治于余。因见人事瞀乱[2],两目左右顾盼,有时发怒,乱走胡言,然禁之即止,上不明中尚有明机也。且时以手按摩心胸,可知膻中之地,必有郁结怔忡之苦,诊脉浮大而软,夫浮软为虚,大则病进。
诊断与治疗
仆合脉审症,知先生病从七情忧劳中来也。订归脾汤加龙齿、五味。
众医意见
其戚友知医者多,悉皆诧异,且谓此癫狂之病,城中诸医悉称痰火闭窍,已服竹沥、铁落,火且不衰,若投入人参、芪、术,则不可救。予复详为辨曰:狂之为病,阳郁太过,挟胆胃两阳之火上炎,故越人称为重阳,发之甚,则水火不避,笑骂声强,登高逾墙,迅速非常,其脉来或弦劲有力,或鼓激冲指,故有唇焦齿燥、胃实不便诸症,是以有铁落、石膏之治,乃制胆清胃,重而抑之使下也。此则不然,其有时发狂,不过有狂之意,中无所恃,故禁之则止,若谓痰火闭窍,则窍便塞矣,岂能禁止即止乎,又果重阳之病,岂无鼓指之阳脉乎。盖先生之累,始于忧思不遂,抑郁不舒,渐至心精日耗,神明丧失矣。君主之宫自燃,谋虑之舍乃枯,如木将朽,何堪斧斤。
诊断分析
《内经》有言,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曰失、曰脱,收摄之法,其可缓乎!坐谈一午,众皆唯唯,孰意执迷不返,余药未投,厥后③或服当归龙荟丸,或进礞石滚痰丸,其病日笃,大便溏泄。
后续治疗
至六月,醴香少君抵家省视,复邀余诊。脉来如火发燃,残阳尽逼指下,乃知心精已夺,告以事不可为。因问逝曰,余以霜降为断,至其果卒。
按语
《宋元明清名医类正编》 [注释] [1]春杪:春天的末尾,即阴历三月末。 [2]人事瞀乱:形容精神昏乱,不能正常待人接物。 [3]厥后:此后。指谢氏第一次为患者诊病之后。
评按
此为误治案例。从王氏所表现的人事瞀乱,两目顾盼、发怒乱走胡言等症状,很难决定证之虚实。然发怒胡言禁之可止,为虚而无凭之象;时用手按摩心胸,表示有心悸怔忡,得按则舒,更为虚象之明证。加之脉浮大而软,非虚证何为?再究其发病原因,在于忧愁思虑,体乏劳顿。忧愁思虑伤心脾,体乏劳顿损气神。从而致心血不足,神明无主,清窍失养,元神错乱。诸症所发,皆在于斯。故谢氏拟归脾汤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加龙齿镇心定魂,五味子收敛心气,此本正治之法。然庸医只知怒而胡言,即是癫狂;癫狂之发,尽为痰火,不省虚者尚有一二。徒以攻痰泻火开郁之品,斫其元气,坏其中土,终使元阳上越,清气下绝。枯木败柳,岂能挡此飓风?谢氏以霜降断其死期者,霜降以后,阴气渐长。阳气欲亡之人.遇之则阳气更不得展,阴霾更甚,寿期故不可延续。该案读来,意味深长,动人心魄。为医之道,必须见微知着,行方智圆。否则,落入庸医潮流,自误误人,草菅人命,岂不惜哉!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