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医案

病例简介

  • 患者信息:陈某,男性,41岁
  • 初诊日期:1974年3月10日
  • 病史
    • 1970年6月14日,经某医院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340U/L,麝香草酚浊度试验5U,麝香草酚浊絮状试验(+),肝大肋下1.5cm,质软。诊断为“肝炎”。
    • 1970年8月复查,谷丙转氨酶400U/L以上,麝香草酚浊度试验20U,麝香草酚浊絮状试验(++++)。
    • 1973年10月肝扫描,怀疑初期肝硬化。
    • 1974年3月9日检查,谷丙转氨酶480U/L,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3U,麝香草酚浊絮状试验(++++)。

诊断与治疗

  • 诊断:慢性肝炎,肝硬化倾向
  • 治疗过程
    • 初诊(1974年3月10日):
      • 脉象:左寸关沉紧
      • 舌象:嫩红有纵横小裂纹,有时渗出稀血水,牙龈亦出少量血
      • 治法:补血益气
      • 方药:东垣圣愈汤
        • 当归15g
        • 白芍12g
        • 川芎6g
        • 熟地黄15g
        • 黄芪15g
        • 党参9g
    • 二诊(1974年4月25日):
      • 脉象:左关弦细
      • 舌象:嫩红稍好,仍有裂纹
      • 治法:补血益气,活血祛瘀
      • 方药:东垣圣愈汤加丹参
        • 丹参适量
      • 其他:每日服大黄䗪虫丸1丸(分2次服下)
    • 三诊(1974年7月10日):
      • 服前方50余剂,除手抖、唇颤痼疾外,症状均减轻
      • 检查:肝功能已完全正常,精神旺盛
      • 治法:继续补血益气,祛瘀生新
      • 方药:东垣圣愈汤加丹参
        • 丹参适量
      • 其他:每日服大黄䗪虫丸1丸

按语

慢性肝炎病的治法一般多采取清热利湿化瘀为主,在初、中期是有效的,若病程过长,甚至多年不愈并有肝硬化倾向者,则应考虑是否久服攻利克伐之剂有伤耗气血、损及阴阳的副作用,则虽有邪,先宜扶正。简言之,即正衰不能敌邪时,则扶正即所以祛邪。在脘闷胁痛(多刺痛)等瘀滞症状与肝功能不正常时,宜考虑是正气虚弱、无力康复,或正虚似邪,宜慎重投药。果有虚象,则以四物养血,大黄䗪虫丸祛瘀生新,可以消除症状,恢复肝功能。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