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整理
一诊
患者信息:
- 姓名:靳某
- 性别:男
- 年龄:60岁
- 初诊日期:2016年12月6日
主诉:
- 胃脘胀满嘈杂不适,偶有隐痛
- 食物不当时症状加重
- 食量减少,想食而不敢多食
- 大便溏结不调,以溏为主
- 平素乏力
舌象:
- 舌淡红
- 苔薄白
- 舌下脉络重度迂曲怒张
脉象:
- 脉弦细
诊断:
- 胃脘胀满不适,脾胃运化功能失常
治疗方案:
- 方药:柴胡12g,炮姜12g,海螵蛸30g,菟丝子30g,枸杞子18g,磁石(包,先煎)40g,仙鹤草40g
二诊
患者自述:
- 胀满感减,晚饭前胃脘嘈杂不适
- 食量稍加,但恐食后胃胀不敢多食
- 大便溏,每天1行
舌象:
- 舌淡胖
- 苔薄白
- 舌边齿痕
- 舌下脉络中度迂曲怒张
脉象:
- 脉沉细
治疗方案:
- 方药:柴胡,五味子10g,乌药12g,海螵蛸30g,菟丝子30g,枸杞子18g,磁石(包,先煎)40g,仙鹤草40g
三诊
患者自述:
- 自觉症减,偶有胃脘嘈杂不舒
- 饮食控制,生活习惯从优
- 大便便质尚可,未出现溏稀便
舌象:
- 舌淡边有齿痕
- 苔白厚腻
- 舌下脉络轻度迂曲怒张
脉象:
- 脉弦
治疗方案:
- 方药:去柴胡及五味子,加桂枝15g,磁石30g
四诊
患者自述:
- 偶有胃脘嘈杂,较前减轻
- 偶有肠鸣,下午及食不慎后较甚
- 眠可,便调
舌象:
- 舌淡边有齿痕
- 苔白厚
- 舌下脉络轻度迂曲怒张
脉象:
- 脉弦细
治疗方案:
- 方药:当归15g,仙鹤草30g,枸杞子15g
按语
- 诚如万密斋《养生四要》中所云:“受水谷之入者,脾胃之阳也;散水谷之气成营卫者,脾之阴也”。
- 该患者由于食不慎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胃受纳腐熟水谷的能力减弱,因外邪袭之而导致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中焦气机不畅,升降失司,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感,反复为之,则胃之阴阳出现偏盛,因寒邪伤胃,致使脾胃虚弱,胃脘作痛。
- 一诊时,胃脘嘈杂不适,伴有大便溏结不调,以溏为主,舌下脉络中度迂曲怒张,提示其为虚寒夹瘀,胃失和降之痞满,痞病者,无形不痛者也,客于胸胃之间,可与有形之痰血互结,故方中化瘀散,与炮姜并用,一辛一苦,一散一降,则不论邪之寒热与否,均可开泄,其实为治痞满之主药。
- 痞常结于中焦,气壅痰凝,易于聚湿,渐成痰食湿交阻,故用枳壳破气,厚朴散湿,消胀散消食化积,半夏化痰,诸药合用,则无难消之痞。
- 但邪气聚集成病,必因其气虚,故以四君子坐镇中州之气,扶正固本,以此共奏消痞之功,即无论虚实皆可化裁用之。
- 二诊时诸症减轻,但仍有大便溏泄之症,王老师认为,患者本身素体虚弱,故在行气化瘀的同时,增加了海螵蛸、乌药、菟丝子、枸杞子等补肾敛津之药,意在去邪的基础上扶正,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患者经过近半年的间断治疗,胃阴复,阴阳平,饮食佳,二便调,最终收获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