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女
  • 年龄:55岁
  • 病程:反复发热5年,加重8月

主诉

反复发热5年,加重8月。

现病史

患者5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7℃,曾于西安某三甲西医医院就诊,虽经多项检查,但始终诊断不明,无明显疗效。刻下:患者发热伴有汗多,夜间尤甚,无关节疼痛,偶有胃胀不适,无呕恶,带下量多,色白黏,有臭味,阴痒,纳食一般,大便2日一行,小便调,舌质红,苔白厚腻,脉沉细,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

根据患者舌脉、症状,选用达原饮加减。

初步治疗

药物

  • 厚朴 15g
  • 玉片 15g
  • 知母 12g
  • 黄芩 10g
  • 草果仁 10g
  • 生薏米 30g
  • 黄柏 9g
  • 焦山栀 10g
  • 荷叶 10g
  • 淡豆豉 6g

服用情况

服用12剂中药后原发热明显好转,但夜间仍有自觉炽热,发热不恶寒,偶有气短喘息,胃胀纳呆,二便调,仍带下较多,色白黏,臭味减轻,有阴痒,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周身困重沉闷。

二次治疗

选用李东垣之清暑益气汤加减治疗。

药物

  • 党参 30g
  • 生黄芪 30g
  • 当归 10g
  • 麦冬 10g
  • 五味子 6g
  • 青皮 7g
  • 陈皮 10g
  • 黄柏 9g
  • 神曲 15g
  • 葛根 15g
  • 苍术 9g
  • 白术 10g
  • 炙升麻 6g
  • 泽泻 15g
  • 生姜 9g
  • 制附片 3g(先煎)
  • 大枣 6枚

服用情况

7剂后发热已减大半,但胃胀、口干、纳呆仍较明显,阴痒白带量多均已减轻,舌红边有齿痕,苔白略厚,脉细滑。

三次治疗

方选半夏泻心汤化裁。

药物

  • 黄连 10g
  • 黄芩 10g
  • 炮姜 12g
  • 姜半夏 15g
  • 黄柏 10g
  • 苍术 9g
  • 炒白术 10g
  • 焦山栀 10g
  • 泽泻 15g
  • 炙柴胡 6g
  • 焦荆穗 6g
  • 乌贼骨 30g
  • 土茯苓 30g

服用情况

患者服用7剂后病情基本痊愈。

按语

患者病情反复,治疗过程中需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药,以达到最佳疗效。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