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女,72岁
  • 初诊日期:2017年3月1日
  • 主诉:口干、眼干反复发作5年

初诊情况

1. 症状

  • 口干,吞咽干食需饮水
  • 夜间口干加重
  • 眼睛干涩
  • 疲乏明显
  • 双手关节疼痛
  • 畏凉
  • 纳可
  • 眠差,易早醒
  • 大便不成形
  • 舌质红无苔
  • 脉细数无力

2. 实验室检查

  • 抗干燥综合症抗原A抗体、抗干燥综合症抗原B抗体、抗核抗体阳性
  • IgG213.5g/L

3. 处方

  • 生黄芪30g
  • 党参10g
  • 北沙参10g
  • 太子参10g
  • 麦冬30g
  • 石斛15g
  • 熟地黄25g
  • 生地黄15g
  • 穿山龙30g
  • 青风藤20g
  • 忍冬藤20g
  • 当归15g
  • 连翘20g
  • 金银花10g
  • 白茅根20g
  • 炙甘草30g
  • 五味子6g
  • 柏子仁30g

二诊情况

1. 症状

  • 口干、眼干症状改善不明显
  • 关节疼痛较前有所减轻
  • 仍畏凉
  • 疲乏感见轻
  • 面肿

2. 舌脉

  • 舌质淡红,无苔
  • 脉沉细

3. 处方调整

  • 原方加炙麻黄10g
  • 原方加木防己10g
  • 原方加茯苓30g
  • 原方加大腹皮10g

三诊情况

1. 症状

  • 诸症好转
  • 吞咽干食饮水量减少
  • 无明显关节疼痛
  • 偶有疲乏
  • 面肿已消

2. 舌脉

  • 舌质淡红,少苔
  • 脉细

3. 处方

  • 继用原方

按语

  • 按《医门法律》载:“燥胜则干。……有干于外而皮肤皲揭者,有干于内而精血枯涸者,有干于津液而营卫气衰、肉烁而皮著于骨者,随其大经小络,所属上下中外前后,各为病所”,津液耗竭,肌肤失养则易出现皮肤干燥,燥毒痹阻于关节则骨节疼痛。
  • 本案患者症见疲乏明显,由津液亏损、脾脏气血生成不足所致。
  • 遂于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脾胃之气,既能恢复脾脏气血生化之源,配以当归,效仿当归补血汤之意补气生血;又能养肺,因燥之为病,易伤肺脏,脾肺同时兼顾。
  • 生黄芪与党参、北沙参、太子参、麦冬、石斛、生地黄、熟地黄合用,意在为增强全方益气养阴之功。
  • 同时选用穿山龙、青风藤、忍冬藤止关节疼痛,并兼顾燥邪伤肺所生热邪,用以连翘、金银花、白茅根祛除肺热邪气,正如王教授所强调益气养阴、兼以祛邪的辨治思路特点。
  • 二诊症减不显,伴见畏凉、面肿,故予原方加炙麻黄温阳,茯苓、大腹皮利水消肿。
  • 所加木防己,一则增止关节疼痛功效,二则与茯苓、大腹皮合用利水消肿。
  • 三诊见患者前症改善明显,予前方继进以巩固疗效。
  • 王教授指出,方中所用穿山龙、青风藤、忍冬藤,旨在通利关节而止痛,因藤类药物多具有通络之性,王教授临证,常选用上述藤类药物治疗诸如痛风、慢性骨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关节疼痛症状,所获效果明显。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