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女性
  • 年龄:39岁
  • 职业:农民

初诊信息

1. 主诉

黄疸月余,西医治疗效果不佳。

2. 临床表现

  • 面色:黑黄
  • 身黄
  • 小便:黄如橘汁
  • 目黄
  • 消瘦
  • 大便:稀溏,每日5次以上
  • 腹胀
  • 全身瘙痒,皮肤已抓破并流黄水

3. 体征

  • 舌象:质淡红,苔黄腻
  • 脉象:滑数
  • 触诊:肝脏不大,肝区叩痛
  • 腹部叩诊:鼓音

4. 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217μmol/L,ALT232mmol/L
  • 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c(+),抗-HBe(+),抗-HAV-IgM(-)
  • B超:肝脏密度增强,胆囊壁粗糙

5. 西医诊断

急性乙型肝炎

6. 中医诊断

黄疸(肝胆湿热,寒湿滞于肠胃)

7. 治疗方案

  • 方剂:茵陈蒿汤合五苓散加味
  • 药物:茵陈40g,栀子10g,大黄5g,茯苓30g,桂枝10g,猪苓10g,泽泻20g,白术10g,牡丹皮、赤芍、桃仁、红花各10g,泽兰20g,薏苡仁15g,柴胡12g,黄芩、焦三仙各10g,灸甘草8g
  • 剂量:5剂

二诊信息

1. 临床表现

  • 全身瘙痒症状明显减轻
  • 目黄身黄症状减轻
  • 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每日2~3次
  • 大便质仍稀

2. 体征

  • 舌象:质淡红,苔白
  • 脉象:滑

3. 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总胆红素降至112μmol/L,ALT38U/L

4. 治疗方案

  • 方剂:茵陈蒿汤合五苓散加味
  • 药物:茵陈30g,栀子8g,柴胡10g,其余药量不变
  • 剂量:10剂

三诊信息

1. 临床表现

  • 身黄目黄小便黄皮肤瘙痒症状消失
  • 大便每日1~2次,已成形,色黄

2. 体征

  • 舌象:质淡红,苔白
  • 脉象:滑

3. 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总胆红素17.1μmol/L以下,ALT正常
  • 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c(+),抗-HBe(+),抗-HAV-IgM(-)
  • B超:肝脏未见异常,胆囊壁粗糙

4. 治疗方案

  • 方剂:清利肝胆湿热、重用健脾化湿巩固疗效
  • 药物:茵陈30g,栀子8g,大黄5g,牡丹皮、赤芍各10g,桃仁、红花各8g,柴胡10g,黄芩8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焦三仙10g,泽兰15g,灸甘草8g
  • 剂量:15剂

四诊信息

1. 临床表现

  • 肝功能:总胆红素17.1μmol/L以下,ALT正常
  • 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c(-),抗-HBe(-),抗-HAV-IgM(-)
  • B超:肝脏未见异常,胆囊壁粗糙

2. 治疗方案

  • 方剂:清利肝胆湿热、重用健脾化湿巩固疗效
  • 药物:茵陈30g,栀子8g,大黄5g,牡丹皮、赤芍各10g,桃仁、红花各8g,柴胡10g,黄芩8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焦三仙10g,泽兰15g,灸甘草8g
  • 剂量:15剂

3. 后期嘱咐

  • 饮食:禁生冷油腻食物
  • 药物:服人参健脾丸善后

按语

患者黄疸症状逐渐减轻,肝功能恢复正常,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B超检查未见异常,病情痊愈。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