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 倪某
- 性别: 女
- 年龄: 62岁
- 首诊日期: 2004年9月22日
主诉及病史
- 主诉: 双目畏光、频繁眨动,伴口周不自主抽动1年余。
- 既往史: 高血脂、高血压史。
首诊症状
- 双目畏光
- 睁眼困难
- 双眼睑频繁眨动
- 口周不自主抽动
- 头昏晕不清
- 双眼睑下垂感
- 耳胀不适
- 舌象: 偏淡、边暗有瘀点
- 苔象: 薄白腻
- 脉象: 小滑
辨证分析
- 辨证: 肝脾不调、脾虚湿聚、痰瘀阻络
- 按语: 头昏晕不清者,痰湿也;耳胀者,胆经气滞也;舌脉之象说明内有痰瘀阻滞。
首诊处方
- 药物组成:
- 半夏 10g
- 茯苓 12g
- 天麻 10g
- 白术 10g
- 川厚朴 10g
- 当归 10g
- 桃仁 10g
- 柴胡 10g
- 川芎 12g
- 三七片 10g
- 仙灵脾 10g
- 石菖蒲 12g
- 丹参 12g
- 柏子仁 12g
二诊症状
- 双目能睁开
- 眨眼次数明显减少
- 略脘胀
- 口淡
- 舌象: 偏淡、边暗有瘀点
- 苔象: 薄白腻
- 脉象: 小滑
二诊处方
- 药物组成:
- 半夏 10g
- 茯苓 12g
- 天麻 10g
- 白术 10g
- 川厚朴 10g
- 当归 10g
- 桃仁 10g
- 丹参 12g
- 三七片 10g
- 仙灵脾 10g
- 柏子仁 12g
- 赤芍药 12g
- 白芍药 12g
- 砂仁 3g(后入)
- 白蔻仁 3g(后入)
按语
- 按语: 患者除双眼睑频繁眨动外,兼见头昏晕不清,耳胀不适,舌偏淡、边暗有瘀点,苔薄白腻,脉小滑。头昏晕不清者,痰湿也;耳胀者,胆经气滞也;舌脉之象说明内有痰瘀阻滞。故王左教授将此证辨为肝脾不调、脾虚湿聚、痰瘀阻络,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之。方中半夏、茯苓、天麻、白术、川厚朴、石菖蒲健脾理气化痰;当归、桃仁、丹参、三七活血袪瘀;柴胡、川芎疏理肝胆之气。舌淡者阳气虚,仙灵脾温之,兼柏子仁养心安神。患者服药7剂后症情明显好转,说明辨证准确,用药精当。二诊时患者仍有脘胀、口淡,说明脾虚湿蕴之象尚存,故加赤芍药、白芍药以增养血活血之力,砂仁、白蔻仁理气醒脾而化湿健运。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