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证(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患者信息

  • 姓名:许某某
  • 性别:男
  • 年龄:70岁
  • 职业:退休工人
  • 居住地:上海市多层小区

初诊信息

  • 日期:2000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二,立秋后4天)
  • 主诉:乏力9个月,加剧一月余
  • 现病史
    • 患者平素体质较差,易感冒。
    • 1999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明显,自己扪及左颈部肿块。
    • 1999年12月8日收住内科病房,骨髓涂片证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2000年1月12日出院,因消化道反应明显停用治疗。
    • 近1个月,乏力加剧,伴烦热,纳差,关节酸楚,夜间汗出,二便正常,无发热。
  • 体检
    • 左侧颈部扪及约1cm×1.5cm肿大淋巴结,质地中等,表面光滑,可移动,无触痛。
    • 面色欠华。
    • 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 辅助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18.1×10°/L, 淋巴细胞87%,血红蛋白144g/L, 血小板103×10°/L, 幼稚淋巴细胞55%。
  • 中医诊断:积证(阴虚内热,热毒蕴结)
  • 西医诊断: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 辨证论治
    • 《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患者年已七旬,正气已虚,邪毒由表入里侵犯血髓,精血不足则神疲乏力,邪毒与营血相搏结,气血流通失畅,故见关节酸痛,邪毒瘀血结于颈部,故见肿块,营阴受损,阴虚生内热故见烦热,盗汗。
    • 治以养阴凉血清热,解毒散结为主。
    • 处方:
      • 女贞子12g
      • 墨旱莲15g
      • 生地黄18g
      • 生黄芪15g
      • 山药12g
      • 泽漆15g
      • 猫爪草12g
      • 莪术15g
      • 瓦愣子30g
    • 14剂,每日1剂,水煎取浓汁300ml, 分2次温服;另予青黛粉2g吞服,每日2次分服。
  • 嘱咐
    • 慎起居,避风寒。
    • 树立信心,心态平和。
    • 营养平衡,禁忌烟酒,生冷,辛辣油腻之品。
    • 适度锻炼。
    • 青黛粉装入胶囊中与煎药同服。

二诊信息

  • 日期:2000年8月18日
  • 服药情况:前方14剂
  • 症状变化
    • 烦热,盗汗,关节酸痛均有好转。
    • 诉纳差。
  • 舌脉:同前。
  • 原方加减
    • 焦楂曲(各)12g
    • 谷麦芽(各)12g
  • 服药剂数:14剂

三诊信息

  • 日期:2000年9月1日
  • 服药情况:前方
  • 症状变化
    • 纳食增加,精神好转。
    • 颈部淋巴结变软,缩小。
  • 辅助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7.9×10°/L, 淋巴细胞83%,血红蛋白145g/L, 血小板108×10°/L, 幼稚淋巴细胞35%。
  • 原方加减:无
  • 服药剂数:14剂

四诊信息

  • 日期:2000年9月22日
  • 服药情况:前方
  • 症状变化:药症合度。
  • 辅助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8.9×10°/L, 淋巴细胞66%(以小淋巴细胞为主), 血红蛋白140g/L, 血小板110×10°/L。
  • 原方加减:无
  • 服药剂数:14剂

五诊信息

  • 日期:2000年11月6日
  • 服药情况:上方
  • 症状变化
    • 上述症状均明显好转,颈部淋巴结消失。
    • 觉夜尿频繁。
  • 辅助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8.7×10°/L, 淋巴细胞59.3%, 血红蛋白141g/L, 血小板109×10°/L, 淋巴细胞形态未见异常。
  • 原方加减
    • 金樱子12g
    • 益智仁12g
  • 服药剂数:14剂

病程观察

  • 后续治疗:根据病情随证加减,随访至今,血常规多次复查基本在正常范围,服中药半年左右骨髓涂片复查正常。存活至今。

医案分析

  • 中医治疗原则: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机体的淋巴细胞在体内异常增生和聚集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属中医“积证”、“瘰疬”、“痰核”、“虚劳”、“血证”等范畴。
  • 中医治疗思路: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乃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引起脏腑亏虚,外感六淫,情志内伤引起气血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调,邪毒侵及骨髓,邪与营血相搏结而成。
  • 治疗原则:扶正祛邪,扶正即增强体内自身免疫力,包括补肾、益气、养阴等方法活跃正常细胞;祛邪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利湿等使血液中之邪毒排除从而抑制癌细胞,使血常规、骨髓象趋于正常。
  • 具体治疗
    • 初诊时以养阴清热毒散结立法,用青黛散凉血解毒以清血分之热,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其中有效成分靛玉红有抗癌作用。
    • 临床辨证以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肝肾之阴,生地黄养阴清热;泽漆、莪术、瓦愣子、猫爪草活血散结,再加黄芪、山药扶正益气护胃防止前药攻伐太过。
    • 二诊时,患者症状已有好转,惟感纳差,原方加焦楂曲、谷麦芽以健运脾胃。
    • 三诊时患者纳食增加,精神好转,颈部淋巴结变软,缩小。
    • 此后至五诊时患者症状均明显好转,颈部淋巴结消失,惟觉夜尿频,佐以金樱子、益智仁补肾固涩之品以收功。
  • 总结:此病例充分体现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