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治疗血运迟滞、胃肠虚弱医案

1. 病情描述

  • 患者:王右
  • 症状:无表证,脉缓,月经后量少,时时微恶寒,背部为甚,纳谷减

2. 诊断分析

  • 病因:血运迟滞,胃肠虚弱
  • 按语:吾国旧式妇女平日缺少运动,每致食而难化。冬日限于设备,又未能勤行沐浴。而家庭组织庞杂,妯娌姑嫂每难和睦,因而私衷抑郁,影响气血。始则气逆脘痛,纳谷不畅,自称曰肝胃气,书则谓木侮土。名虽有雅俚显晦之分,实则无二致也。驯至头晕,心悸,经事不调,成俗所谓贫血症。按其脉,常缓而无力。若贫血甚者,所成细小而数。不待风寒之侵袭,而常萧瑟恶寒,尤其在冬日为甚。

3. 治疗方案

  • 方剂:桂枝汤
  • 药物
    • 川桂枝三钱
    • 大白芍三钱(酒炒)
    • 炙甘草三钱
    • 生姜三片
    • 大枣十二枚

4. 按语

  • 姜佐景按:吾师常以简括之句表本汤之功,曰:“桂枝汤功能疏肝补脾者也。”盖肝主藏血,血行既畅,神经胥得涵养,可杜烦躁之渐,故曰疏肝,亦曰平肝。脾本概括消化系统而言,今肠胃既健,故曰补脾,善哉言乎。
  • 用法:病者服后,陡觉周身温暖,经脉舒畅,如曝冬日之下,如就沐浴之后。此无他,桂芍活血之功也。而向之大便难者,今乃得润滑而下,因甘草安肠,本有缓下之力。若大便仍坚踞不动,不妨加大黄,每剂一钱以微利之,生者固佳,制者亦可。二三剂后,便乃畅行,且胃开矣。其用甚妙。
  • 备选方案:若嫌大黄近于霸道,则不妨改用研麻仁,每剂四五钱,亦可缓缓奏功。况又有姜枣以刺激其胃机能,令化谷食为精微,渊源既开,血乃渐滋。

5. 讨论

  • 是否汗出:不汗出,但觉周身温暖而已。
  • 发汗与否:发汗与否乃服后之现象。服后之现象等于方药加病证之和,非方药可得而独专也。详言之,桂枝汤必加中风证,乃得“药汗”出,若所加者非中风证,而为如本案之里证(姑名此以别于太阳中风之表证),必不得汗出,或纵出而其量必甚微,甚至不觉也。
  • 桂枝汤适用范围:桂枝汤既能治表证,又能治里证,表里不一,方药却同,亦有仲圣之言可资证明。例如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夫曰“无寒热”,非即无表证之互辞乎?曰“不能食”而“渴”,非即胃肠虚寒,不能化谷食为精微乎?曰“名妊娠”,非即谓无病而更无表证乎?

6. 结论

  • 仲圣用桂枝汤补方:仲圣以本汤为温补主方,加桂即治逆气冲心,加附子即治遂漏不止。加龙骨、牡蛎即治盗汗失精,加白芍、饴糖即治腹中痛,加人参、生姜、芍药即治发汗后身疼痛,更加黄芪、当归即泛治虚劳,去白芍,加生地、麦冬、阿胶、人参、麻仁,即治脉结代心动悸,无一非大补之方。综计伤寒论中,共一百一十三方,由桂枝汤加减者乃占二十余方。然则仲圣固好用补者也。谁谓伤寒方徒以攻劫为能事乎?

7. 参考

  • 曹颖甫曰:本案桂枝汤证其六亦当属诸太阴。盖桂枝汤一方,外证治太阳,内证治太阴,仲师于二篇中既列有专条矣,此又何烦赘说!唯以此治太阳证,人所易知,以之治太阳病之系在太阴者,为人所不信,自有此验案,益可见仲师之言,初无虚设矣。夫仲师不云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腹痛乎?设太阴病遇浮缓之太阳脉,即桂枝汤证矣。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