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整理
案例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宗某
- 性别:男
- 年龄:78岁
- 初诊日期:2012年8月29日
主诉
- 右小腿膝酸痛麻木2个月余。
症候
- 右小腿内侧酸麻疼痛,行走困难。
- 平时劳累后腰酸膝软。
- 膝关节拍片:退化性膝关节病。
- 舌胖有齿痕,舌质澹,苔白腻,脉弦滑。
- 既往史:高血压,脑梗死后遗症,糖尿病。
- 项痛、头晕。
- 腰椎膨出(具体不详)。
经络诊察
- 足太阴经、足少阴经(照海)、足厥阴经、足太阴经异常。
辨经
- 病在足少阴经筋、足厥阴经筋。
选经
- 足少阴经筋、足厥阴经筋、足太阳经筋。
选穴
- 右侧顶结节、曲泉、太溪、照海。
二诊
- 针后好转3天,第4天复发。
- 麻木、疼痛有好转,小腿膝疼减轻,麻木下移。
- 腰臀酸疼。
- 舌澹胖,有齿痕,苔薄白。
- 脉弦细而滑。
- 顶(2针,伴踹右腿),右侧阴谷、太溪、天柱。
疗效
- 治疗2次后明显缓解。
- 属显效。
医案解读
- 患者情况:右小腿痛、麻木两个月,伴有腰酸。西医诊为退化性膝关节病。
- 经络诊察:足少阴经、足厥阴经异常,属经筋病。
- 选穴依据:
- 顶结节:基本位于太阳经络却穴,能治太阳经筋病,如膝痛、腰痛。
- 太溪:温阳益肾,因患者年纪大,膝受凉亦有腰酸,提示肾阳虚。
- 曲泉:调节膝痛。
- 照海:通阴跷脉,调节阴经经筋的协调动作。
- 后顶:疏通督脉的经筋,针向下沿着督脉,搓针配合活动。
- 天柱:调节头部的血液供应。
- 阴谷:调理本经的气机,使原气流动较快,可散膝寒。
按语
-
顶结节:基本位于太阳经络却穴,能治太阳经筋病,如膝痛、腰痛。
-
足少阴经筋:循行于头后部与太阳经筋联系,能治疗膝痛。
-
照海:通阴跷脉,调节阴经经筋的协调动作。
-
太溪:温阳益肾。
-
曲泉:调节膝痛。
-
后顶:疏通督脉的经筋,针向下沿着督脉,搓针配合活动。
-
天柱:调节头部的血液供应。
-
阴谷:调理本经的气机,使原气流动较快,可散膝寒。
-
针刺方法:搓针法,令患者配合蹬踹右腿活动。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