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整理
患者信息
- 姓名:张某某
- 性别:女
- 年龄:32岁
- 入院日期:1985年10月
主诉
- 闭经5个月
- 两侧少腹疼痛2月余
病史
- 1984年8月行人工流产术,术后阴道出血不干净,复行清宫术
- 10月8日来月经,量多,3天干净
- 10月8日后月经先后无定期,量极少,每次用纸一刀
- 最后一次月经1985年5月30日,至今已5个月未来潮
- 7月25日因急性下腹痛在市三医院就诊,以“宫外孕待排”收入住院,出院诊断为盆腔炎
- 后经常两侧少腹疼痛
- 入院后经用中药治疗,末次月经11月21日来潮,量尚可
- 12月5日请黄老会诊
现病史
- 晨起心慌,胸闷
- 额头、鼻尖、手心汗出
- 大便不通
- 呕吐
- 心烦易怒
- 白带量多,色黄有气味
- 有时下腹痛,矢气则舒
- 食量偏大
- 苔薄黄
- 脉细无力
分析
- 从舌脉看:脉细而不大,又不数,舌质红
- 从症状看:晨起口苦、心慌、汗出、腹痛、大便不通、烦躁易怒,饮食较一般人多,小便频数,色黄
- 脉症合参:有些不相符合,从脉看是气虚,从症状看是阳旺
- 具体分析:
- 手心、额头、鼻尖出汗是少阴与阳明有病,手心为少阴所过,额、鼻乃阳明经所至
- 心主血脉,精血同源,心有病则手心汗出
-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有病,小便频数,但是否是心气虚呢?从脉看可以肯定,但从整体看又不像,所以要舍脉从症
- 虽汗出是阳明过旺所致,故同时有消谷善饥、腑气不通、恶心呕吐等
- 阳明乃多气多血之腑,消谷善饥、额头出汗,乃胃强而脾不弱,而并非阳明过旺
- 为什么诸症易在早晨出现呢?凌晨乃厥阴肝经阴尽阳升之时,厥阴经行胞络,手厥阴与心有关,故晨起心慌,烦躁易怒是足厥阴有病
- 结论:病情较为复杂,是虚实夹杂之证,心、肝、胃、肾俱病,阳明实而少阴厥阴偏虚
原方
- 药物:
- 党参15g
- 白术10g
- 黄芪15g
- 升麻10g
- 柴胡6g
- 当归15g
- 甘草6g
- 枳壳10g
- 肉苁蓉10g
- 麦冬15g
- 五味子4.5g
- 柏子仁10g
- 琥珀末3g
- 大黄10g(后下)
会诊意见
- 分析:烦躁易怒,不宜用升麻、柴胡以升肝气;呕吐是腑气不通上逆所致,阳明以下降为顺,故也不宜用黄芪、党参;治疗宜平调,不宜用过于重浊之味
- 重整方:
- 太子参15g
- 柏子仁12g
- 麦冬15g
- 五味子4.5g
- 黄连3g
- 丹参15g
- 白芍12g
- 冬瓜仁15g
- 莲子心6g
- 竹茹12g
用药理由
- 太子参、柏子仁、麦冬、五味子可治心慌
- 黄连清心火,又清胃热,因为阳偏旺故不用白术
- 竹叶石膏汤在急性期可用
- 月经量少,大便不通,应泻肝火,用竹茹、丹参
- 白芍治腹痛而柔肝
- 莲子心泻心火,治带下
- 冬瓜仁解毒,兼通腑气
- 暂不用补肾药,恐用药太杂,故先消除这些症状,把炎症消了,待有效后,再考虑调整肾的问题,此为分段缓急之法
按语
- 总之病情较为复杂,是虚实夹杂之证,心、肝、胃、肾俱病,阳明实而少阴厥阴偏虚。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