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病类: 噎隔
- 医案来源: 清·程文囿《杏轩医案》
- 病案标题: 梅文彩兄令堂病类噎隔奇证
病案描述
噎隔一病, 古人论之甚详, 尚有似隔非隔之证, 犹未言及。文兄令堂, 年届四旬, 病经数月。初时不能食饭, 后并米饮俱不能咽, 强之即吐, 隔证无疑, 然每日尚可啖干面棵数枚。
证治评析
《黄帝内经》论述
- 原文: 《黄帝内经》云: “三阳结谓之膈。”又云: “一阳发病, 其传为隔。”
- 解释: 此噎膈发病之机也。其症状则为“隔绝不通,食不能下”,非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之反胃。
朱丹溪论述
- 原文: 朱丹溪云:“噎膈反胃,名虽不同,病出一体,多因气血两虚”而成。
- 解释: 张景岳则认为:“噎隔者,食不能下;反胃者,食入反出。后者阳虚,不能化也,可温可补,其治犹易;前者气结不能行也,或开或助,治有两难。”
案例分析
- 症状: “不能食饭,独能食面,饮汤即吐,干食反安”,此与“隔绝不通,食不能下”之噎膈证,显然不同。所以说“似隔非隔”也。
- 推测: 然则究以何病为是,就其对食物有选择性格拒而言,既非“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似属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以成。即现代医学所谓胃神经官能症也。
- 发病机制: 查胃神经官能症发病机制:系由某种不良精神因素导致中枢神经调节与抑制作用发生紊乱,而使高级中枢活动失常,造成胃功能障碍。此病常因暗示或自我暗示而引发。
- 患者表现: 患者之所以“不能食饭”“饮汤即吐”者,或因自示不适所致,而“独能食面者”,许是自示较安。故一吐,一不吐。是耶,非耶!
结果
- 治疗过程: 与逍遥散,数服不应。考《张氏医通》有饮鹅血法,行之又不验,更医多方图治,亦不效,因劝勿药。
- 最终结果: 两载后可食面汤,并精猪肉。今十余年,肌肉不瘦,起居如常,亦奇证也。
按语
至于患者“十余年,肌肉不瘦,起居如常”,因其初能食面,后则汤肉并进,故然。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