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胁痛属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李某
- 性别:男
- 年龄:52岁
- 职业:农民
- 就诊时间:1964年10月11日
初诊情况
1. 主诉
胸胁痛1天余。
2. 既往史
患者在1964年10月10日下午3时许,在秋收劳动中,不慎从车上坠落地面,被载重胶轮车从左肩及胁部擦压过去。
3. 体征
- 面色:黄无华色
- 神志:嗜睡
- 呼吸:不畅,气促烦闷
- 疼痛部位:左上胸
- 舌象:质红,苔黄而糙
- 脉象:弦细而数
- 生命体征:呼吸28次/min, 血压110/80mmHg, 血红蛋白7.5g, 红细胞2.75×102/L, 白细胞7.5×10°/L
- 局部检查:左胸第2
5肋骨折端有明显凸起畸形,第611肋压痛明显,左上胸部血肿,并有捻发音 - X线摄片:左侧肩胛骨粉碎骨折;左侧第1~11肋骨完全骨折;左侧血胸;左侧胸壁软组织内积气
4. 诊断
肩胛骨粉碎,11条肋骨完全骨折合并血气胸
5. 治疗方案
- 方剂:当归尾25g, 瓜蒌20g, 白茯苓20g, 广陈皮20g, 五灵脂15g, 蒲黄15g, 刘寄奴15g, 赤芍药15g, 牡丹皮15g, 北柴胡15g, 苦黄芩15g, 南红花15g, 光桃仁15g, 细生地15g, 甘草梢5g。另用血竭3g, 三七5g, 共研细面,分2次冲服。
- 煎服方法:水煎300ml, 分2次早晚温服
复诊情况
1. 日期
1964年10月12日
2. 主诉
患处疼痛减轻,咳嗽、胸闷气短仍然,睡眠不实、多梦,少腹膨胀稍减,小便时阴茎作痛,排尿不畅,尿色黄赤量少,大便未解,食纳不香,口渴不喜饮
3. 体征
- 面色:萎黄、无华色
- 口唇:干裂
- 舌象:质红,苔黄仍糙
- 脉象:弦细而数
- 生命体征:呼吸24次/min
- 局部检查:骨折处无不良变化,左胸及腋下肿胀仍然,捻发音(+),触按少腹部疼痛稍减
4. 治疗方案
- 方剂:当归尾25g, 全瓜蒌25g, 牡丹皮15g, 京赤芍15g, 川厚朴15g, 川贝母15g, 广陈皮15g, 五灵脂15g, 生蒲黄15g, 苏赤木15g, 明没药10g, 北柴胡10g, 锦纹军15g(后下),车前子15g(包),澹竹叶10g, 甘草梢7.5g。另用血竭3g, 三七5g。共研,分2次冲服。
- 煎服方法:水煎300ml, 分2次早晚温服
三诊情况
1. 日期
1964年10月13日
2. 主诉
伤处已不痛,咳嗽、胸闷稍减,气短仍然,睡眠不实。少腹胀满大减,小便时阴茎已不痛,尿仍赤、量略增,大便未解,饮食稍增,口干不喜饮
3. 体征
- 面色:萎黄
- 口唇:干裂色澹
- 舌象:质澹红,苔黄腻
- 脉象:弦细而数
- 生命体征:呼吸21次/min
- 局部检查:左胸及腋下肿胀渐消,捻发音(+),骨折处无不良变化
4. 治疗方案
- 方剂:前方加火麻仁20g, 麦门冬15g
- 煎服方法:再进1剂
四诊情况
1. 日期
1964年10月14日
2. 主诉
昨天下午解大便1次,色黑而硬,小溲仍赤,量已增多,少腹略感轻松,胸闷气短减轻,咳嗽大减。睡眠仍不实,饮食增加,口干微渴,有时全身不适、发烧,呈轰热状,夜眠盗汗,头晕、耳鸣,伤处已不痛
3. 体征
- 面色:稍透红润
- 口唇:干色澹
- 舌象:薄而黄
- 脉象:细数无力
- 生命体征:呼吸20次/min, 血红蛋白8.0g, 红细胞3.74×1012/L, 白细胞8.4×10°/L
- 局部检查:左胸及腋下肿胀消失,捻发音(+),骨折处无压痛和骨擦感
4. 治疗方案
- 方剂:人参15g, 黄芪25g, 当归30g, 川芎15g, 赤白芍各15g, 生地15g, 丹皮15g, 石菖蒲15g, 远志15g, 茯神15g, 赤木15g, 枳壳15g, 瓜蒌20g, 桃仁15g, 竹叶15g, 大黄15g(后下)。接骨丹10g, 分2次冲服
- 煎服方法:水煎300ml, 分2次早晚服之
五诊情况
1. 日期
1964年11月6日
2. 主诉
精神状态良好,食欲增加,二便调和,呼吸均匀,睡眠安适,全身无不适感
3. 体征
- 面色:稍透红润
- 口唇:干色澹
- 舌象:薄而黄
- 脉象:细数无力
- 生命体征:呼吸20次/min, 血红蛋白11.5g, 红细胞4.1×1012/L, 白细胞8.6×109/L
- 局部检查:骨折愈合良好,左胸及腋下肿胀消失,捻发音(一),左上肢已能抬举和外展
4. 治疗方案
- 方剂:继续使用上方治疗(略事加减)
- 活动:协助患者坐起练功活动及深呼吸(约15~30分钟),每日有规律地进行2次
按语
11条肋骨完全骨折,同时发生肩胛骨粉碎骨折合并严重血气胸的危重患者,过去不仅没有治过,而且文献上也少有此类报道。为了救死扶伤,积极抢救这位扛过20多年农活的农民,遵照祖国传统医学“瘀在上部者,当清上瘀血”之意, 防止败血蕴肺、凌心, 而危笃难医。遂立“清上瘀血, 理气化痰法”, 以当归之补血、活血、和血、养血, 血分之要药为君。辅以瓜萎、茯苓、陈皮之宽胸利膈, 理气化痰; 五灵脂、生蒲黄(失笑散) 善活血行瘀, 除瘀血内阻、散结止痛为臣药。配桃仁、红花、赤芍、牡丹皮、刘寄奴等寓于活血化瘀药中之力益着, 尤以刘寄奴善解胸腹胀闷、破血逐瘀, 柴、芩、生地、血竭、三七之凉血止血, 且理胸胁之郁滞不舒, 为佐使药。于此, 诸药相伍, 则清上瘀血、理气化痰、和血止血之功收矣。在治疗过程中, 二便不通, 腑气郁滞、腋下瘀肿难消, 捻发音明显存在, 少腹拒按, 故而加重理气化痰、疏通腑气, 遂投厚朴、贝母、车前子、锦纹大黄等药而取效。历3日后,诸症渐趋好转,继治当补而行之,壮气血、益津精,在缓补的前提下,不致补而留邪,攻而伤正之虞。故以参、芪为君药;归、芎、芍、地为臣药; 益以茯神、远志、菖蒲之安心神开心窍, 醒脑镇静; 配瓜萎、枳壳以宽胸利膈, 苏木、桃仁活血化瘀, 竹叶澹渗利尿, 锦纹大黄通腑利便, 均为佐使药。同时给接骨丹以利断骨之愈合。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