跖骨骨折医案

患者信息

  • 姓名:姚某
  • 性别:女
  • 年龄:30岁
  • 职业:福州轧钢厂工人
  • 就诊日期:1974年3月10日

病史

患者于4小时前搬钢筋不慎压伤右足,患足出现畸形、肿胀、疼痛,前足不能着地,由他人送至医院。

检查

  • 患者表现:痛楚表情
  • 舌象:舌质暗
  • 脉象:脉弦滑
  • 体征:右足部畸形、肿胀,皮下可见瘀斑,局部明显压痛,有骨擦音
  • 影像学检查:X线片显示右足第2、3、4跖骨骨折,骨折远端向外侧移位

诊断

右足第2、3、4跖骨骨折

处理

手法治疗

  1. 复位
    • 手法:林氏整复跖骨骨折手法
    • 步骤
      1. 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足内侧,双手拇、食指分别捏住骨折远近端,用力相对拔伸,以矫正重迭移位或成角移位。
      2. 继而医者用拇指将近端向下按压,食指将远端向上提托,以矫正跖背侧移位。
      3. 如合并侧移位,则医者以双手拇食指分别从足背和足底捏住跖骨两侧进行分骨,迫使其复位。
      4. 然后取分骨垫置于足背侧骨间隙,外盖夹板固定。
  2. 固定
    • 按跖骨骨折复位手法给予整复,当即右足畸形消失,在第23、34跖骨间隙各置一分骨垫,外盖夹板,以胶布粘贴固定。

药物治疗

  • 分期辨证用药
    • 初期:解除固定前,配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方,如跌打活血散。
    • 中期:解除固定后,配伍舒筋活络之方,如海桐皮汤熏洗。
    • 后期:固定期间应做踝部屈伸活动,外敷消肿散,内服退黄消肿汤,练床上抬腿。
    • 2周后:足部肿消,外敷消毒散,内服跌打补骨丸。
    • 3周后:X线片复查骨折处有骨痂生长良好,解除外固定,以舒筋活血洗剂熏洗,练扶椅走路,脚踩跷板等动作。
    • 4周后:试行扶拐行走锻炼。
    • 5周后:患者右足行走正常。

诠解

  • 跖骨骨折原因
    • 直接暴力:如重物压伤,可造成任何部位骨折或多发性骨折。
    • 间接暴力:多为足趾固定,足部扭曲外力造成的跖骨干骨折,尤易造成中间3条骨螺旋形骨折和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 累积暴力:好发于长途行军的士兵,好发于第2、3跖骨颈部,其中尤以第2跖骨多见。
  • 骨折部位:有基底部、干部和颈部。
  • 骨折线:呈横断、斜形或粉碎。
  • 骨折移位:因跖骨间互相支持,骨折移位多不明显,有时可有向跖侧成角或远、近端重迭移位。
  •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X线示骨折线消失时间较长,不必待X线显示骨折线完全消失才行走。有移位骨折,行手法复位。开放骨折,在清创同时,行钢针内固定。固定期间应做踝部屈伸活动,4周后试行扶拐行走锻炼。经随访,迄今数年,并无酸痛等后遗症。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