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某医案
1. 病史与症候
- 患者信息:赵某,男性,50岁,住宁波江北骆驼。
- 就诊时间:1995年7月
- 主要症状:咳嗽半年,胁肋部疼痛二周。
- 详细病史:
- 1995年2月无明显诱因咳嗽不畅,少痰,无消瘦,无胸闷气急。
- 7月出现胸胁痛,呈刺痛样,牵引背部,胸闷气促。
- 辅助检查:
- CT示:右肺癌,肝转移性肿瘤,中量腹水。
- MRI结果同前,无法手术治疗。
- 入院时症状:
- 咳嗽不畅,少痰
- 胸胁痛,呈刺痛样,牵引背部
- 胸闷气促
- 消瘦明显
- 大便秘结
- 小便短少
- 舌脉:
- 舌质红,苔薄黄有瘀斑
- 脉弦或弦细
2. 诊断
- 诊断:右肺癌伴肝转移,腹腔积液。
3. 治疗方案
3.1 生物治疗
- 药物:核糖核酸Ⅱ针,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二十天一疗程。
3.2 中成药应用
- 药物:瘤清平(自拟经验方,由北京同仁堂代为加工。)每次服用20粒,每日服3次,饭后半小时温开水服下。
3.3 中草药应用
3.3.1 病机分析
- 分析:患者病程日久,痰湿内蕴,气机不畅,气行血行,气滞则血瘀。痰湿血瘀内结,肺气不宣,则见咳嗽不畅;病久肝气不舒,肝郁气滞,不通则痛,则见胸胁痛,呈刺痛样,牵引背部;水湿内停,饮停于内,则见腹水;心失所养,肾不纳气,则胸闷气急;气虚肺脾功能失常,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见大便秘结;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白腻,脉弦,为气虚血瘀,痰湿互结证。
3.3.2 方药运用
- 方剂:以《千金》苇茎汤加减。
- 处方组成:
- 鲜芦根20g
- 米仁30g
- 冬瓜仁15g
- 桃仁10g
- 陈皮10g
- 甘草5g
- 青皮10g
- 茯苓15g
- 猪苓10g
- 白术10g
- 桂枝10g
- 水蜈蚣15g
3.3.3 外敷法
-
肺癌逐水抗癌2号方:
- 茯苓粉50g
- 大黄粉30g
- 三七粉20g
- 透骨草粉50g
- 甘草粉20g
- 槟榔粉25g
- 莪术粉15g
- 白胡椒粉15g
- 芫花10g
- 牵牛子10g
- 方法:将药粉按比例和匀,然后用冰片水调成糊状,剪好一块纱布,将调好的糊状药物均匀摊于纱布上,厚度约0.5~1cm,上面覆盖毛纸一张,敷于腹部,并用绷带与胶布固定,以温热水袋热敷,每天2次,每次2小时,24小时换药一次。
-
外敷膏药:
- 大黄30g
- 三七10g
- 马钱子10g
- 延胡索20g
- 山慈菰30g
- 桂枝15g
- 血竭10g
- 莪术15g
- 三棱15g
- 乳香15g
- 没药15g
- 冰片5g
- 方法:将上述中药提取熬制制成黑膏药,将已溶化的黑膏药,分别摊涂在12cm见方的膏药纸上,膏药厚度约0.5cm左右,即成。使用时,将膏药稍稍加热,贴于肝区。一般三天更换一次,膏药上以热水袋热敷,每天约两小时左右。
4. 临床效果
- 效果:经过上述治疗内服中药,外敷中药,患者胸闷气促明显缓解,治疗半月后,复查彩超少量胸水。病情稳定后,予以外贴黑膏药,近半年病情得到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后来患者因转移性肝癌引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