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某医案
基本信息
- 性别:男
- 年龄:56岁
- 初诊日期:2013年10月18日
主诉
左下肢静脉曲张5年,近2年加重。
症状
- 患侧小腿肿胀
- 局部肌肉硬
- 活动后能减轻,坐久加重
- 左踝内侧有色素沉着,色紫暗
- 左踝关节有外伤史30年(具体不详)
- 脉象:弦滑
- 经络诊察:厥阴经异常
辨经
病在厥阴经
选经
足厥阴经
选穴
- 左侧曲泉
- 太冲
- 蠡沟
二诊、三诊
- 针后左小腿肿胀僵硬,肌肉变软
- 走路较前轻松
- 左下肢已不凉
- 取穴同前
四诊至五诊
- 差出去外地期间,静脉曲张未复发
- 肌肉已柔软,无麻木胀痛
- 左踝内侧肤色亦由暗深转浅色
- 取穴同前
- 左踝部紫暗处擦药膏
疗效
针刺3次有明显好转。再巩固两次,症状已属临床痊愈。
医案解读
- 患者的疾病跟厥阴经有关系,察经络的时候也发现足厥阴经有明显异常。
- 根据经络气化理论,手厥阴经主脉所生病,与血液运行的动力有关。肝藏血,主净化和分配血液,与静脉的血液流量有关系。
- 静脉曲张属正气虚的表现伴有气滞血瘀,使用原穴和合穴的配穴方法——太冲、曲泉。原穴温阳益气,合穴调理本经的气机。
- 加足厥阴经的络穴蠡沟,能通本经所有的络脉。
- 针刺过程中左下肢肿胀明显减轻,皮肤亦变软。患肢已不觉发凉,阳气已回复,左踝内侧皮肤色泽明显变浅。
按语
- 结合经络气化理论能进一步理解这两个病例。
- 案70调理足厥阴经和足太阴经,使用原穴合穴的配穴方法。
- 案71选了足厥阴经,取本经的原穴、络穴和合穴的配穴方法,疗效很明显。
- 这里要强调的是选择治疗经脉的依据是根据经络诊察发现的异常变化、经络气化理论和症候结构的结合,而不是凭经验。
- 调理经络不一定能改变静脉的异常结构(如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缺陷)。但通过调理相关的异常经络,能促进经络缝隙里的组织液流动,帮助排除停留过久的血液、组织液,因而能减轻静脉内压力。瘀滞的气血通过其他途径的(如络脉)回流,诸症自会减轻。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