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邓某
- 性别:男
- 年龄:42岁
- 住址:衡阳县演陂镇
- 就诊时间:2008年8月8日
初诊(2008年8月8日)
1. 主诉
腹胀纳差反复发作五年,又发十天。
2. 现病史
2003年始在衡阳县某医院确诊患“乙肝后肝硬化”,多次在衡阳县、衡阳市各医院住院治疗。现头晕乏力,腹胀,口干口苦,纳食差,睡眠差,小便少,大便溏。
3. 体查
- 神清合作
- 肝病面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
- 心肺(一)
- 肝肋下未扪及,肝区无叩击痛
- 脾肋下2cm扪及,质软,边缘清
- 腹稍膨隆,叩移动性浊音阳性
- 双下肢轻度浮肿
4. 辅助检查
- 肝功能报告:ALT:58.75mmol/L, AST:47.68mmol/L, TP:56.9g/L, A:26.4g/L, G:30g/L
- 肝纤四项指标报告:HA:517.5mg/L, PCⅢ:481.9μg/L, LN:317.4μg/L
- B超报告:肝硬化腹水
5. 辨证
脾气虚损,水饮停留。
6. 治法
健脾益气,利水消肿。
7. 方药
- 太子参20g
- 黄芪30g
- 陈皮10g
- 大腹皮15g
- 茯苓皮40g
- 桑白皮15g
- 姜皮10g
- 车前草20g
- 川牛膝30g
- 龙胆草10g
- 白茅根20g
- 牵牛子6g
- 岗梅10g
- 大青叶15g
- 虎杖15g
- 半枝莲15g
- 10剂,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8. 指导
加强营养。
二诊(2008年8月29日)
1. 主诉
服药后,尿量大增,口干口苦好转,纳食较前好转。仍疲乏无力,腹胀。
2. 体查
- 舌质红,苔薄黄
- 脉弦细
3. 辅助检查
- B超报告:肝硬化,腹水消退
4. 治法
健脾益气,利水消肿。
5. 方药
- 太子参30g
- 党参30g
- 黄芪30g
- 陈皮10g
- 大腹皮20g
- 茯苓30g
- 白术30g
- 川牛膝20g
- 白茅根20g
- 虎杖15g
- 半枝莲15g
- 米仁20g
- 炮山甲10g
- 甘草5g
- 楮实子15g
- 枸杞15g
- 女贞子15g
- 山楂20g
- 煅瓦愣15g
- 15剂,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三诊(2008年9月20日)
1. 主诉
精神好转,食纳改善。
2. 体查
- 舌质红,苔薄黄
- 脉弦细
3. 辅助检查
- B超报告:肝硬化,腹水消退
4. 方药
- 太子参30g
- 党参30g
- 黄芪30g
- 陈皮10g
- 大腹皮20g
- 茯苓30g
- 白术30g
- 川牛膝20g
- 白茅根20g
- 虎杖15g
- 半枝莲15g
- 米仁20g
- 炮山甲10g
- 甘草5g
- 楮实子15g
- 枸杞15g
- 女贞子15g
- 山楂20g
- 煅瓦愣15g
- 15剂,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随访
患者随访1年,未再出现腹水。
按语
肝硬化腹水属臌胀范畴,临证时不能单纯一味利水,《丹溪心法》曰:“病者苦于胀疾,喜行利药,以求通快,不知宽得一日半日,其肿愈甚,病邪甚矣,真气衰矣”。病性属于本虚标实,治疗上总以功补兼施为原则。该例患者以“五皮饮”利水消肿,牵牛子竣下逐水,川牛膝、白茅根、虎杖活血利水,用大剂量太子参、黄芪补气扶正以助利水。二诊尿量增加,遵“衰其大半而止”去牵牛子,并加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选薏苡仁澹渗利湿。三诊时在腹水渐消退后又选用炮穿山甲、煅瓦愣等软坚散结,添枸杞、楮实子、女贞子滋阴补虚,以防渗利伤阴。整个治疗前后衔接分明,遵理守法,疗效亦可。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