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瘕(肝癌术后)案
患者信息
- 姓名:王某
- 性别:男
- 年龄:53岁
- 初诊时间:2013年12月5日
主诉
肝癌术后一年余,反复胁痛半年。
诊查
- 既往史:乙肝大三阳病史十余年,长期口服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
- 现病史:2012年7月在东阳市某医院诊断为肝癌,已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肝细胞癌。术后3个月发现肝脏肿瘤复发,肝右叶肿瘤直径约2.6cm,并伴见血清甲胎蛋白(AFP)持续升高,波动于70~190g/L。介入治疗2次,效果一般,患者拒绝西医治疗,遂寻求中医治疗。
- 刻诊:
- 神志清楚,精神、纳食尚可
- 右胁隐痛时作
- 夜间盗汗
- 口干
- 无牙龈出血,无呕血、黑便
- 纳食一般,夜寐欠佳
- 大便偏软
- 查体:
- 体温36.0℃,心率68次/分钟,律齐,血压130/78mmHg
- 神志清,精神可,形体消瘦
-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
- 皮肤、巩膜无黄染
- 甲状腺未及肿大
- 两肺呼吸音低,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 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 肝脾肋下未及
- 移动性浊音阴性
- 双下肢无浮肿
- 舌象:舌质红,苔薄白
- 脉象:脉细弦
中医诊断
- 诊断:症瘕(肝肾阴虚型)
- 西医诊断:
- ①肝癌术后
- ②慢性乙型肝炎
辨证分析
患者肝癌术后三个月发现肝脏肿瘤复发,现神志清楚,精神、纳食尚可,自觉右胁隐痛时作,夜间盗汗,口干,夜寐欠佳,大便偏软。其中以肝脏肿瘤、右胁隐痛、夜间盗汗、口干为主要症状,结合舌苔、脉象诊断为肝肾阴虚型症瘕。患者肝病日久,相火化热伤阴,热郁痰结,湿浊胶结,聚而成积;局部气血不通,不通则时发右胁隐痛;津液乃人身之本,肿瘤患者放化疗后,体内阴津亏损,虚热内生,故见口干、盗汗;阴虚不能敛阳故夜寐欠佳;肝病传脾,肝木克土,脾伤则可见大便偏软;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为肝肾阴虚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