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晞星医案——脾虚失摄,肝肾不足案
患者信息
- 姓名:鲍某
- 性别:女
- 年龄:26岁
- 初诊日期:2018年9月4日
主诉
血小板减少症2个月。
病史
2018年7月因身有瘀斑就诊于河北某医院,确诊为血小板减少症,骨髓穿刺活检:骨髓增生低下,骨质较多,巨核细胞偶见。后予中药治疗,效不理想。今日于我院复查血常规,血小板8×10°/L。
初诊症状
- 鼻衄不止
- 痰中带血
- 眉棱骨疼痛
- 胃脘空痛
- 食眠可
- 二便调
- 舌淡,苔薄略黄
- 脉细数
中医辨证
脾虚失摄,肝肾不足。
初诊方药
- 生黄芪 30g
- 太子参 30g
- 黄精 10g
- 炒白术 15g
- 升麻 6g
- 白芍 15g
- 熟地黄 30g
- 女贞子 30g
- 墨旱莲 30g
- 山茱萸 30g
- 羊蹄 30g
- 石韦 30g
- 冬凌草 30g
- 白茅根 30g
- 黄芩 10g
- 炙甘草 6g
用药周期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
- 日期:2018年9月11日
- 复查结果:血小板升至24×10°/L
- 症状改善:鼻衄较前明显减轻,痰中带血消失,胃脘及眉棱骨疼痛消失
- 新症状:鼻衄时作,疲乏,口干欲饮,矢气频,纳眠可,二便调
-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略数
二诊方药
- 生黄芪 60g
- 太子参 30g
- 黄精 10g
- 升麻 6g
- 柴胡 6g
- 熟地黄 30g
- 女贞子 30g
- 墨旱莲 30g
- 山茱萸 45g
- 羊蹄 30g
- 石韦 30g
- 桑葚 15g
- 生地炭 15g
- 仙鹤草 30g
- 冬凌草 30g
- 白茅根 30g
- 炙甘草 6g
用药周期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
- 日期:2018年9月18日
- 症状改善:鼻衄未作,疲乏略轻
- 新症状:仍疲乏、口干
- 舌脉:同上
三诊方药
- 生黄芪 90g
- 太子参 30g
- 黄精 10g
- 熟地黄 30g
- 生地黄 15g
- 山茱萸 45g
- 女贞子 30g
- 墨旱莲 30g
- 桑葚 15g
- 枸杞子 15g
- 仙鹤草 30g
- 鹿衔草 30g
- 石韦 30g
- 羊蹄 30g
- 冬凌草 60g
- 炙甘草 6g
用药周期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
- 日期:2018年9月25日
- 复查结果:血小板升至32×10°/L
- 症状改善:四肢畏寒,肠鸣音频,大便质稀,每日2行
- 舌脉:同上
四诊方药
- 生黄芪 120g
- 党参 15g
- 黄精 10g
- 生白术 15g
- 茯苓 15g
- 熟地黄 30g
- 山茱萸 45g
- 女贞子 30g
- 墨旱莲 30g
- 枸杞子 15g
- 桑葚 30g
- 鹿衔草 30g
- 桂枝 10g
- 白芍 15g
- 淫羊藿 30g
- 炙甘草 6g
用药周期
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五诊
- 日期:2018年11月6日
- 复查结果:11月5日复查血常规,血小板升至73×10°/L, 精神恢复,末次月经10月15日
评析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常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中医在此病的治疗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王晞星教授深研病因病机,吸收现代医学的科研成果,从脾、肝、肾三脏论治,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效验方,该方在症状改善、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较现代医学有着明显的优势。
[10]宁博彪,王利民,王栋,等.王晞星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经验[J].皮肤病与性病,2019,41(3):464-467.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