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案

患者信息

  • 姓名:吴某某
  • 性别:女
  • 年龄:4岁
  • 病情:急性肾炎四五日

初诊信息

  • 日期:1971年9月15日
  • 症状
    • 通身面目浮肿
    • 饮食减少
    • 小便黄短
    • 舌苔澹黄而腻
    • 指纹紫红

初诊治疗

  • 方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 药物
    • 麻黄 3克
    • 连翘 10克
    • 赤小豆 15克
    • 茯苓皮 10克
    • 生姜皮 3克
    • 桑白皮 10克
    • 冬瓜皮 10克
  • 服药情况:连服2剂
  • 效果
    • 发热解除
    • 尿转清长
    • 浮肿基本消失
    • 胃纳好转
    • 黄苔和紫红指纹均见减退
  • 后续治疗:再进2剂而痊愈

按语

本例水肿发生于周身疮疖愈后,显然是因湿热由表入里而内困于肾所致。由于肾为水脏,湿热困肾,气化被阻,则人身水液不能顺利地向下排泄,而向上向外泛滥,故小便短少而通身面目浮肿。由于热胜于湿,故发热尿黄苔黄指纹紫红。由于湿热内蕴,必然波及中土,而使脾胃纳化功能失常,故饮食减少。《伤寒论》中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本为湿热(热胜于湿)发黄而设,今用此合五皮饮加减,变退黄之剂为消肿之方。方中以麻黄为主药,取其入太阳发汗利水以消肿。本例是属湿热困肾的水肿实证,根据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实则太阳,虚则少阴的机理,治法应开太阳以泄少阴之水。而太阳外主皮肤,内属膀胱,麻黄既能开太阳皮肤毛窍以发汗泄水,又能开太阳膀胱浊窍以利尿泄水,故为肾病水肿实证的消肿要药。虽然麻黄性味辛温,比较适宜于水寒实肿,如《金匮要略》的甘草麻黄汤证等;但如配伍得宜,也适用于水热实肿,如《金匮要略》的越婢加术汤证等。本例之所以不取越婢加术汤,是因其为湿热(而且是热胜于湿)困肾水肿实证,不宜用麻黄配合白术、生姜的温燥。故采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皮饮加减,以麻黄配合生姜皮、茯苓皮、桑白皮、冬瓜皮和赤小豆,通行皮肤之水,渗利湿热之邪为主,并以连翘解散湿热郁结为佐。由于药证吻合,故获速效。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 水肿类型:湿热困肾的水肿实证

  • 治疗效果:利尿为主,发汗不显

  • 案例说明

    • 患者:涂某某,女,55岁
    • 症状
      • 咳喘
      • 通身面目浮肿而小便不利
      • 纳减
      • 神疲
    • 初诊治疗
      • 方剂:射干麻黄汤
      • 药物:射干、麻黄、生姜、五味子等
      • 服药情况:6剂
      • 效果:咳喘渐平,食增神旺,但浮肿依然
    • 复诊治疗
      • 方剂:麻黄附子汤
      • 药物:麻黄、熟附子、甘草
      • 服药情况:1剂
      • 效果:小便畅利,浮肿迅速消退
  • 临床观察:这可能是因为水性本自下流,由于湿邪困肾,气化被阻,人身水液不得顺行向下,而向上向外泛滥,发为水肿,虽然在服麻黄剂后表里气机同时开启,但因此时人身水液已恢复其下流之本性,故不从皮肤毛窍透泄,而从膀胱浊窍排出。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