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秦某某
  • 性别:男
  • 年龄:78岁
  • 诊断时间:2009-09-05
  • 西医诊断:食管癌
  • 中医诊断:噎膈(痰气交阻)

初诊(2009-09-05)

1. 主诉

患者一年来间断出现吞咽困难,2009年8月29日自觉吞咽哽噎症状加重。

2. 体征

  • 舌红,苔腻
  • 脉弦

3. 方药

  • 生黄芪30g
  • 炒白术15g
  • 茯苓24g
  • 清半夏12g
  • 白花蛇舌草30g
  • 猫爪草12g
  • 砂仁9g
  • 补骨脂15g
  • 炒三仙12g
  • 蜈蚣2条
  • 党参24g
  • 黄连12g
  • 陈皮12g
  • 代赭石24g
  • 旋覆花12g
  • 山豆根12g
  • 莪术6g
  • 鸡内金15g
  • 生牡蛎30g
  • 山慈姑12g
  • 炒山药24g
  • 厚朴12g
  • 干姜6g
  • 甘草6g

4. 方义

理气化痰、消痞散结

二诊(2009-09-20)

1. 主诉

患者一般情况可,饮食时有呛咳,吐白色涎沫,乏力,消瘦。

2. 体征

  • 舌红,苔腻
  • 脉弦

3. 方药

  • 生黄芪30g
  • 炒白术15g
  • 茯苓24g
  • 清半夏12g
  • 白花蛇舌草30g
  • 猫爪草12g
  • 砂仁9g
  • 补骨脂15g
  • 炒三仙12g
  • 蜈蚣2条
  • 党参24g
  • 黄连12g
  • 陈皮12g
  • 代赭石24g
  • 旋覆花12g
  • 山豆根12g
  • 莪术6g
  • 鸡内金15g
  • 生牡蛎30g
  • 山慈姑12g
  • 炒山药24g
  • 厚朴12g
  • 干姜6g
  • 甘草6g
  • 苦参12g
  • 炮干姜9g

4. 方义

理气化痰、消痞散结

三诊(2009-10-9)

1. 主诉

进食无梗阻,可进普食,无胃脘部疼痛,无泛酸,纳眠可,时有腹泻。

2. 体征

  • 舌红,苔黄腻
  • 脉弦

3. 方药

  • 生黄芪30g
  • 炒白术15g
  • 茯苓24g
  • 清半夏12g
  • 白花蛇舌草30g
  • 猫爪草12g
  • 砂仁9g
  • 补骨脂15g
  • 炒三仙12g
  • 蜈蚣2条
  • 党参24g
  • 黄连12g
  • 陈皮12g
  • 代赭石24g
  • 旋覆花12g
  • 山豆根12g
  • 莪术6g
  • 鸡内金15g
  • 生牡蛎30g
  • 山慈姑12g
  • 炒山药24g
  • 厚朴12g
  • 干姜6g
  • 甘草6g
  • 苦参12g
  • 黄芩15g

4. 方义

理气化痰、消痞散结

四诊(2009-10-26)

1. 主诉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进食无梗阻感,无呛咳,食欲可,食量较前好转,无胃脘部胀满疼痛,偶吐白色涎沫。

2. 体征

  • 舌红,苔薄腻
  • 脉弦

3. 方药

  • 生黄芪30g
  • 炒白术15g
  • 茯苓24g
  • 清半夏12g
  • 白花蛇舌草30g
  • 猫爪草12g
  • 砂仁9g
  • 补骨脂15g
  • 炒三仙12g
  • 蜈蚣2条
  • 党参24g
  • 黄连12g
  • 陈皮12g
  • 代赭石24g
  • 旋覆花12g
  • 山豆根12g
  • 莪术6g
  • 鸡内金15g
  • 生牡蛎30g
  • 山慈姑12g
  • 炒山药24g
  • 厚朴12g
  • 干姜6g
  • 甘草6g

4. 方义

理气化痰、消痞散结

五诊(2009-11-11)

1. 主诉

服药平妥,一般情况好,进食无梗阻感,无呛咳,偶吐白色涎沫。

2. 体征

  • 舌红,苔黄
  • 脉弦

3. 方药

  • 生黄芪30g
  • 炒白术15g
  • 茯苓24g
  • 清半夏12g
  • 白花蛇舌草30g
  • 猫爪草12g
  • 砂仁9g
  • 补骨脂15g
  • 炒三仙12g
  • 蜈蚣2条
  • 党参24g
  • 黄连12g
  • 陈皮12g
  • 代赭石24g
  • 旋覆花12g
  • 山豆根12g
  • 莪术6g
  • 鸡内金15g
  • 生牡蛎30g
  • 山慈姑12g
  • 炒山药24g
  • 厚朴12g
  • 干姜6g
  • 甘草6g

4. 方义

理气化痰、消痞散结

六诊(2009-11-28)

1. 主诉

服药平妥,一般情况好,时有恶心,进食无梗阻感,偶有白色涎沫。

2. 体征

  • 舌红,苔黄
  • 脉弦

3. 方药

  • 生黄芪30g
  • 炒白术15g
  • 茯苓24g
  • 清半夏12g
  • 白花蛇舌草30g
  • 猫爪草12g
  • 砂仁9g
  • 补骨脂15g
  • 炒三仙12g
  • 蜈蚣2条
  • 党参24g
  • 黄连12g
  • 陈皮12g
  • 代赭石24g
  • 旋覆花12g
  • 山豆根12g
  • 莪术6g
  • 鸡内金15g
  • 生牡蛎30g
  • 山慈姑12g
  • 炒山药24g
  • 厚朴12g
  • 干姜6g
  • 甘草6g
  • 人参9g

4. 方义

理气化痰、消痞散结

七诊(2009-12-15)

1. 主诉

10日前出现心动过速,无恶心呕吐,进食无梗阻,纳眠可,二便调。

2. 体征

  • 舌红,苔黄
  • 脉弦

3. 方药

  • 生黄芪30g
  • 炒白术15g
  • 茯苓24g
  • 清半夏12g
  • 白花蛇舌草30g
  • 猫爪草12g
  • 砂仁9g
  • 补骨脂15g
  • 炒三仙12g
  • 蜈蚣2条
  • 党参24g
  • 黄连12g
  • 陈皮12g
  • 代赭石24g
  • 旋覆花12g
  • 山豆根12g
  • 莪术6g
  • 鸡内金15g
  • 生牡蛎30g
  • 山慈姑12g
  • 炒山药24g
  • 厚朴12g
  • 干姜6g
  • 甘草6g
  • 苦参12g
  • 川牛膝15g
  • 人参9g
  • 炒枣仁30g

4. 方义

理气化痰、消痞散结

八诊(2009-12-30)

1. 主诉

时吐白色涎沫,反酸,无呃逆,进食无梗阻,咽无痛,胸部无疼痛,左下肢水肿,纳眠可,二便调。

2. 体征

  • 舌红,苔黄
  • 脉弦

3. 方药

  • 生黄芪30g
  • 炒白术15g
  • 茯苓24g
  • 清半夏12g
  • 白花蛇舌草30g
  • 猫爪草12g
  • 砂仁9g
  • 补骨脂15g
  • 炒三仙12g
  • 蜈蚣2条
  • 党参24g
  • 黄连12g
  • 陈皮12g
  • 代赭石24g
  • 旋覆花12g
  • 山豆根12g
  • 莪术6g
  • 鸡内金15g
  • 生牡蛎30g
  • 山慈姑12g
  • 炒山药24g
  • 厚朴12g
  • 干姜6g
  • 甘草6g
  • 苦参12g
  • 人参9g
  • 泽泻30g
  • 猪苓30g
  • 桂枝12g

4. 方义

理气化痰、消痞散结

疗效

调整治疗4月余,诸证改善,进食哽噎减轻,病情控制,病人体重增加。

按语

食管癌是一种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以食管内异物感、食物通过缓慢和停滞感、胸骨后疼痛、闷胀不适或咽下痛、咽部干燥与紧缩感、剑突下或上腹部疼痛、声嘶等为临床主要特征。《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气滞痰聚日拥,清阳莫展,脘管窄隘,不能食物,噎膈斯至矣。”此证患者常年老体衰,脾胃亏虚,运化失常,津液聚集成痰,加之情志所伤,气机不畅,痰气交阻,继则瘀血内结,痰、气、瘀三者交互搏结,发为本病。故临床采用“理气化痰、消痞散结”法治疗。拟方化积方加减。方中生黄芪、炒白术、茯苓、甘草、炒三仙、炒山药、党参健脾补中益气;干姜、补骨脂温补脾肾;清半夏、山豆根、厚朴、砂仁、陈皮理气化痰;黄连、旋覆花清热解毒;白花蛇舌草、猫爪草、蜈蚣、赭石、莪术、内金、生牡蛎、山慈姑散结消痞。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消痞散结之效。因患者呕吐白色涎沫,舌苔黄腻,湿热之邪侵袭机体,故二诊中加清热燥湿之品,使痰湿化,虚热去,脾气生而症状改善,患者久病血虚,致心血不足,心失所养,气血虚弱,无力鼓动血脉,心悸胸闷,故加“益气养血”之品,使脾气生,心血足,痰湿化,虚热去,诸症改善。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