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风化瘀、内服外敷,治疗颈椎综合征
患者信息
- 姓名:朱某
- 性别:男
- 年龄:53岁
- 职业:教师
- 初诊日期:2002年9月6日
一诊
主诉
眩晕三月余。晨起突发晕眩,有摇晃欲倒之感,耳鸣欲吐,随即来诊。
体征
- 西医检查:血压、心电图、化验室检查均为正常,X线片可见颈部嵴柱前凸消失,间隙变窄。
- 中医刻诊:
- 脉象:弦细
- 舌象:澹无苔
- 面色:无华
- 手肢发凉
- 臂丛神经牵拉、压头试验阳性
- 自诉:颈部活动时强直酸痛,右肩部麻痛感,俯首则弦,转首恶心,偶有胸闷心慌
西医诊断
眩晕
中医诊断
颈痹,证属邪客筋脉、阻滞经络
辨证施方
- 内服药:自拟颈痹汤加减
- 药物:葛根20g, 白芍15g, 桂枝6g, 炙甘草6g, 鸡血藤15g, 丹参15g, 苏木12g, 天麻15g, 地龙9g, 桃仁6g, 千年健12g, 川牛膝12g, 清半夏9g, 生姜6g
- 用法:7剂,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天
- 外敷药:葛根120g, 羌活90g, 乳香60g, 没药90g, 血竭90g, 云苓90g, 川断90g, 大黄60g, 马钱子30g, 醋糟粕1000g
- 用法:1剂,遵法敷用
二诊
- 日期:2002年9月13日
- 症状变化:
- 颈部疼痛明显好转
- 右肩麻痛感减轻
- 转首恶心消失
- 枕部隐痛,偶有眩晕
- 调整治方:
- 减千年健,清半夏、生姜
- 加羌活9g, 当归9g, 红花3g
- 内服药:再服7剂
- 外敷药:减马钱子,加骨碎补60g
- 疗程:连用1疗程
三诊
- 日期:2002年9月20日
- 症状变化:
- 除时有微感头晕外,余症均减
- 调整治方:守方内服、外敷2周后
- 后续治疗:经X线片查椎体恢复良好,嘱其服用杞菊地黄丸,益肝补肾,控制增生,改善骨质疏松,使病体康复
按语
- 颈椎综合征:颈椎退行性改变或颈椎附近软组织病变引起的颈、肩、臂部疼痛麻木等综合征。如颈椎骨性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变性,韧带钙化、软组织肌劳损等。
- 治疗方法:
- 内服药方:葛根20g, 白芍15g, 桂枝15g, 炙甘草6g, 鸡血藤15g, 丹参15g, 苏木12g, 天麻15g, 地龙9g, 当归9g, 桃仁6g, 红花3g。加减:颈椎旁酸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头项强痛者加川芎、羌活;颈部活动受限者加木瓜、千年健;肩臂麻痛者加川牛膝、灵仙;眩晕恶心者加清半夏、生姜;肢凉无汗者加麻黄、片姜黄;气虚者加黄芪、大枣。服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15天为1个疗程。
- 外敷药方:葛根120g, 羌活90g, 乳香60g, 没药90g, 血竭90g, 云苓90g, 川断90g, 大黄60g, 马钱子30g。食用纯粮食醋糟粕1000g。用法:先将上药捣碎为末,和拌于醋糟粕之内备用。患者取俯卧立,身体自然放松。取上药约100g,装于布袋之内,置放颈部,后用热水袋放于药袋之上,热熨敷约1小时,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
- 中医理论:颈椎综合征与中医学的“骨痛”,“骨痹”相类似,属“痹证”范畴,多由于风寒湿邪客于筋脉,阻滞经络而致关节痛麻诸症。本方葛根解肌止痉,以散经输之邪;白芍以养肝柔肝,使筋有所养;配甘草能解除中枢性及末梢肌肉痉挛;桂枝解肌和营,驱邪外出;天麻息风止痉;地龙解肌通络;苏木解血破瘀;丹参、当归、鸡血藤、桃仁、红花养血活血化瘀,以助通络止痛之功。外用药配醋糟粕,散瘀解毒、敛气镇风,散邪发汗以达药力之效。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