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中医治疗医案
病因病机
前人虽无子宫肌瘤之名,但根据历代文献的记载,却有近似的病因病机。如《内经》“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因而导致“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衄以留止”。《诸病源候论》“气血劳伤,脏腑虚弱,受于风冷,令人腹内与血气相结而生”。《医宗金鉴·血证治》:“乘脏虚兮风冷干,饮食内与血相搏,因成血坚牢固”的叙述。《医林改错》:“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简要综合这些论点,病的形成,是近似子宫肌瘤,盖本病的发生,多由于新产、经行之时,脏腑气血虚弱,冲任脉损伤,为风、寒、湿、热之邪内侵,或七情过极,肝之疏泄失司,或饮食不慎,脏腑功能失调,以致气机不畅,血脉不利,因而形成瘀血、痰饮、湿浊等有形之邪,停积胞宫,胶结不解,日积月累而逐渐形成肌瘤。
根据前人的论述及临床所见,子宫肌瘤之所以发生,在内则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外邪得以乘虚而入子门,与经、产离经之瘀血凝结,蕴积下焦,郁久化热,与内湿相合,日益增大而成块。
辨证分型
临床上常见有血瘀、气滞、气虚、湿热、痰阻等类型。
-
血瘀
- 经产之时,过食生冷,或久居阴湿之地,风冷寒湿之邪客于胞宫,寒、湿、冷俱属阴邪,寒冷收引,湿邪重浊,能凝结血脉,阻遏血液的运行,以致经、产时离经之血凝固而日益长大形成包块。
- 或由于各种手术操作不当,冲任损伤,出血过多,旧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亦可导致凝聚成块。
-
气滞
- 血之与气,相辅相成,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妇女在经产之时,七情过极,喜怒无常,忧思不乐,肝气郁结,则气机不畅,疏泄失司,以致冲脉不能主血海,任脉不能主诸阴,阴血运行受阻而停于胞中,日益长大而成块。
-
气虚
- 气行则血行,气虚则推动乏力而血行不畅。如平素体质虚弱,脾肾之气不足,则经产时离经之瘀血,无力清除排出,壅滞于胞宫,日久而结块。
-
湿热
- 经产之时,胞脉空虚,湿热邪毒乘虚而入,或平素体弱,脾失健运,应升的不升,津液输布失常,湿由内而生,流注下焦,郁久化热,湿阻气机,热伤阴血,凝瘀不散,壅滞胞宫,包块乃成。
-
痰阻
-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如肝木横逆,损伤脾土,以致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营养全身,反而下注变为痰浊,痰浊胶结,壅滞经脉,血行受阻,痰浊与血相搏结,久结而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