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某泄泻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邓某
  • 性别:男
  • 年龄:72岁
  • 职业:离休干部
  • 初诊日期:1993年2月4日

主诉与病史

  • 主诉:泄泻,经治虽好转,但因饮食不当或着凉即泻,每日2~6次。
  • 既往病史:曾患胃下垂、胃窦炎及结核性胸膜炎,经治均愈。近年又查出胆囊炎,但右胁下胆囊区不痛不胀亦无压痛,CT示有血栓。无药物过敏史。但食人参即流鼻血。

现病史

  • 刻诊:大便不成形,每日1~3次,晨起及午睡后腹微痛,按之痛不加重,面色苍白少华,少气乏力畏寒。舌红有裂纹,少苔而舌面水滑,脉沉滑。
  • 治疗过程
    • 一诊:证属脾肾两虚,气虚清陷。治以健脾温肾,益气升清。药用台党参10g,炙黄芪12g,炒白术10g,炙甘草5g,炒山药15g,炒苡仁30g,茯苓20g,补骨脂5g(打碎),煨肉果10g,炒白芍10g,陈皮6g,干荷叶10g。7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忌食生冷油腻及鱼腥。厚衣被,免着凉。并建议其每日一次煮莲子或山药粥食,以助药力。
    • 二诊:泻止,大便成条日一行。唯腹微痛。原方去补骨脂、肉豆蔻,加砂仁5g(打碎,后下),炒枳壳6g,炒谷芽12g。续进7剂。
    • 三诊:药进泻未作,前日因食肉及粽子又至溏泻,但每日只1次。余如前。二诊方去炒苡仁、炒枳壳,加莲子肉15g(打碎),煨木香5g。续进7剂。
    • 四诊:服3剂泻止即停药,约月余未发。3日前因着凉又致水泻,仍日1次。并伴出汗,口干饮水甚少,时腹痛。以三诊方加炮姜炭5g,续进7剂。药进泻止腹痛已,畏寒与出汗均减,遂以本方加减,连进30余剂诸症基本消失。随访半年水泻未作。

按语

《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所主。”患者年高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引发水泄。水泄半载必致脾虚日重及肾,故诸症蜂起,缠绵难愈。本案水泻时作时止,且复发多因着凉或饮食不当所致,知为脾虚为主,而脾又为后天之本。故颜师将健脾益气升清,放在治疗的首位,从始至终方方投用炙黄芪、党参、炒白术、炒山药、炙甘草、干荷叶等健脾益气升阳之品。其次,脾虚常兼湿停,而湿停又反困脾,本案时发水泻,就是水湿内停之征,故颜师将利湿放在本案治疗的重要位置,方方投用兼有利湿作用的苓、术、芪等,以利水实便。其三,脾肾两脏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本案既有脾虚及肾之兆,治当兼顾,故颜师在健脾的同时,兼及补肾,时而在方中投用补骨脂、莲子、山药及炮姜等健脾温肾之品。其四,脾虚常致肝乘,本案腹痛多由此而起,故颜师在方中投用炒白芍并合炙甘草等,以柔肝缓急止痛。此外,颜师在方中还常用陈皮、砂仁、炒谷芽等,意在理气和中开胃和促进药效的发挥。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