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易某
  • 性别:男
  • 年龄:56岁
  • 初诊日期:1998年4月12日

主诉

头部撞伤后,头胀痛伴眩晕半月余。

病史

患者于16天前出差途中遭遇车祸,撞伤头部致昏迷,随即送医院抢救,移时苏醒,醒后即发眩晕,且头痛不已;治疗已半月余,晕痛均未减。

诊查情况

  • 面色:晦暗无华
  • 头胀痛:以眩晕更甚
  • 症状:张目或头稍转动即感天旋地转,卧床已久,心烦呕恶,寐浅梦多
  • 舌象:黯,有瘀斑,苔白
  • 脉象:细涩

诊断

瘀阻脑络(脑外伤后眩晕)

按语

刘老指出,头为清窍,强烈外力着于脑部后,既造成脑络损伤,瘀血内停,又扰动清空,耗损清气,肝风随之趁虚上干清窍,遂成气虚络阻、肝风作眩之证。现代医学认为,脑外伤后可出现低颅压及微小出血灶、软化灶,或额颞叶功能减退等,颅内循环减缓亦可能持续数月,导致头痛、头昏等症。其病理机制与前述中医瘀、虚病机相符。如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云:“脑喜静谧而恶动扰,静谧则清明内持,动扰则掉摇散乱。”治疗中,刘老予益气通络、平肝安神为法。气行则血行,重用黄芪以扶正益气,配合归尾、川芎、赤芍、苏木等药活血化瘀;法半夏、天麻、龙骨、牡蛎等平肝阳、化痰浊、息肝风,三七、延胡既助诸活血药物活血化瘀,又协理龙骨、牡蛎、枣仁以平肝阳、安心神。值得一提的是,此处安神药物的应用,除因患者失眠而需要改善睡眠外,也是有镇静止痛定眩之用。刘老对于脑络瘀阻证与神明的关系有着独特认识。他认为,脑为元神之府,如脑络瘀阻必致脑神不安,神明不安亦可影响脑络循行,故主张形神并治,于大量通络活血药中加入安神镇静药物,既可明显改善症状,又有助于缓解病情。由本案也可看出,刘老处方用药的一个特色,即极少使用大方,选药精当,用一药,而兼顾数证/症,更体现了其扎实的中药学功底。

治疗方案

解锁完整医案

详细的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