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顾某
  • 性别:女
  • 年龄:57岁
  • 职业:退休
  • 婚姻状况:已婚
  • 门诊号:22144
  • 初诊日期:1992年7月11日

主诉

腰背部疼痛3个月。

初诊(1992年7月11日)

1. 病史

  • 3个月前感腰背部疼痛,无明显外伤史,劳累后症状加剧。
  • 曾内服伤药、外敷膏药,以劳伤治疗未见好转。

2. 体征

  • 脊柱正中,腰部活动正常。
  • 脊柱胸腰椎多处压痛。

3. 舌脉

  • 舌质澹,苔薄白。
  • 脉细。

4. 辅助检查

  • X摄片:腰椎椎体骨小梁稀疏。

5. 诊断

  • 腰痛(骨质疏松)
  • 气血两亏,肝肾不足证

6. 治疗

  • 益气养血,补益肝肾。
  • 处方:
    • 党参12g
    • 白芍9g
    • 当归9g
    • 枸杞子9g
    • 女贞子9g
    • 楮实子9g
    • 合欢皮12g
    • 夜交藤12g
    • 鹿角粉(吞)3g
    • 延胡索9g
    • 川断9g
    • 杜仲9g
    • 桑寄生9g
  • 14剂,水煎服。

复诊(1992年8月5日)

1. 病情变化

  • 腰部仍感疼痛。
  • 口干。
  • 舌质偏红,苔净。
  • 脉细缓。

2. 治疗

  • 益气滋肾,强壮筋骨。
  • 处方:
    • 党参12g
    • 黄芪12g
    • 制首乌12g
    • 制黄精9g
    • 生地12g
    • 泽泻6g
    • 茯苓9g
    • 怀山药9g
    • 山萸肉6g
    • 丹皮4.5g
    • 桑寄生9g
    • 女贞子9g
  • 7剂,水煎服。

三诊(1992年8月25日)

1. 病情变化

  • 腰部仍有疼痛。
  • 腰部活动无受限,无明显压痛。
  • 面色黄,苔薄腻。
  • 脉细。

2. 治疗

  • 再拟健脾益肾。
  • 处方:
    • 丹参9g
    • 白芍9g
    • 陈皮6g
    • 生地12g
    • 茯苓9g
    • 川断9g
    • 制黄精9g
    • 怀山药9g
    • 杜仲9g
    • 桑寄生9g
    • 枸杞子9g
  • 14剂,水煎服。

四诊(1992年9月25日)

1. 病情变化

  • 腰部疼痛好转。
  • 左侧腰部有压痛,腰部活动正常。
  • 舌质澹,苔薄白。
  • 脉细缓。

2. 治疗

  • 拟二仙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
  • 处方:
    • 仙茅9g
    • 仙灵脾9g
    • 巴戟天9g
    • 女贞子9g
    • 楮实子9g
    • 枸杞子9g
    • 大生地12g
    • 山萸肉6g
    • 怀山药9g
    • 杜仲9g
    • 桑寄生9g
    • 川断9g
    • 广陈皮6g
  • 14剂,水煎服。

五诊(1992年10月20日)

1. 病情变化

  • 腰背部无明显疼痛。
  • 腰部无明显压痛,腰部活动正常。
  • 舌质澹,苔薄白。
  • 脉细。

2. 治疗

  • 续用前法,巩固治疗。
  • 原方14剂。

医嘱

  • 患者卧板床。
  • 饮食注意补充钙质。

随访

  • 1年复诊,偶有腰背痛。

按语

骨质疏松症主要属中医“痿证”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腰背疼痛,腰膝酸软无力。当腰部活动,如前屈、后伸,局部震击都会使疼痛加重,疼痛严重时卧床翻身或体位变化均可加重疼痛。严重病例椎体压缩骨折时则可出现急性疼痛,临床尚可见驼背畸形等改变。本病治疗中医突出调补气血,补益肝肾,健脾和中等多种治法。本案病人初诊腰背疼痛,舌质澹,苔薄白,脉细,气血两亏、肝肾不足,以党参、白芍、当归益气养血;川断、杜仲、桑寄生、枸杞子滋肾;鹿角粉血肉有情之品,可温补肝肾,合以楮实子加强壮筋骨之功效。二诊口干,舌质偏红、苔净,滋补肾阴为宜。三诊面色黄,苔薄腻,重在健脾益肾。四诊面色黄,苔薄腻,则拟平补阴阳。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