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红斑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邹某某
- 性别:女
- 年龄:32岁
- 婚姻状况:已婚
- 籍贯:湖南省长沙县
- 就诊时间:2001年5月6日
初诊(2001年5月6日)
1. 主诉
患者于3年前起感发热、头痛、咽部不适,双膝及踝关节疼痛,继则双小腿胫前起小疙瘩、色红、有压痛。
2. 既往史
在当地医院就医,经多方辗转服用中西药物效果欠佳。
3. 查体
- 双小腿胫前皮肤潮红,稍肿胀,可见孤立散在大小不等的结节数个,直径约0.6~1cm,色鲜红、有压痛;
- 双踝关节肿胀、轻压痛。
4. 西医诊断
结节性红斑。
5. 临床表现
- 双小腿疼痛,呈针刺样和(或)胀痛;
- 双小腿胫骨前缘有数个小硬结,色鲜红、有压痛;
- 双踝关节肿胀、轻压痛;
- 双腿沉重,偶有麻胀;
- 午后低热,疲乏无力,五心发热,口干喜热饮,食纳差、二便自调;
- 舌苔薄黄,舌质红,脉沉弦。
6. 辨证
湿热阻络,气滞血瘀。
7. 治法
养阴清热,行气活血。
8. 方药
- 秦艽15g
- 羌活5g
- 土茯苓20g
- 当归10g
- 川芎6g
- 桃仁10g
- 地龙6g
- 红花9g
- 川牛膝9g
- 薏苡仁20g
- 茜草10g
- 甘草6g
- 5剂,水煎服。
二诊(2001年5月11日)
1. 病情变化
患者服药后症状明显改善,疼痛减轻、精神好转,食纳好转。
2. 方药调整
前方去大黄继进7剂。
三诊(2001年5月18日)
1. 病情变化
- 患者疼痛已基本消失;
- 食纳增进。
2. 辨证
湿热始祛,瘀血渐消。
3. 方药
- 银花15g
- 秦艽15g
- 生地15g
- 当归10g
- 赤芍10g
- 黄柏6g
- 土茯苓20g
- 桑枝20g
- 川牛膝15g
- 生山楂10g
- 甘草6g
- 10剂,水煎服。
四诊(2001年5月28日)
1. 病情变化
- 患者近日受凉又感左小腿疼痛;
- 食纳正常,舌苔薄白,舌质澹红,脉沉细。
2. 辨证
湿热渐祛,瘀血渐消。
3. 方药
- 银花15g
- 秦艽15g
- 生地15g
- 当归10g
- 赤芍10g
- 土鳖10g
- 土茯苓20g
- 桑枝20g
- 川牛膝15g
- 生山楂10g
- 甘草6g
- 10剂,水煎服。
五诊(2001年6月9日)
1. 病情变化
- 患者左小腿疼痛减轻;
- 食纳正常,舌苔薄白,舌质澹红,脉沉细。
2. 辨证
湿热渐祛,瘀血渐消。
3. 方药
- 银花15g
- 秦艽15g
- 生地15g
- 当归10g
- 赤芍10g
- 土鳖10g
- 土茯苓20g
- 桑枝20g
- 川牛膝15g
- 生山楂10g
- 黄芪20g
- 甘草6g
- 10剂,水煎服。
六诊(2001年6月19日)
1. 病情变化
- 患者双小腿疼痛消失;
- 食纳正常,舌苔薄白,舌质澹红,脉沉细。
2. 辨证
湿热已祛,瘀血渐消。
3. 方药
- 银花15g
- 秦艽15g
- 生地15g
- 当归10g
- 赤芍10g
- 土鳖10g
- 土茯苓20g
- 桑枝20g
- 川牛膝15g
- 生山楂10g
- 黄芪20g
- 甘草6g
- 20剂,水煎服。
七诊(2001年7月9日)
1. 病情变化
- 服药后患者诸症消除;
- 食纳正常,舌苔薄白,舌质澹红,脉沉缓。
2. 辨证
湿热已祛,瘀血已消。
3. 方药
- 银花15g
- 秦艽15g
- 生地15g
- 当归10g
- 赤芍10g
- 土鳖10g
- 土茯苓20g
- 桑枝20g
- 川牛膝15g
- 生山楂10g
- 黄芪20g
- 甘草6g
- 以上方加减作丸药服3个月而痊愈。随访5年无恙。
按语
本例已患病3年余,反复发作,是湿热阻络,气血凝聚,阻滞经络所致。因为湿热与瘀血凝聚,故见双小腿散在结节、呈针刺样和(或)胀痛。由于湿热阻络,故双踝关节肿胀、轻压痛,双腿沉重,偶有麻胀。又湿热郁久伤阴,故有午后低热,五心发热,疲乏无力,舌质红等。治疗当养阴清热,活血通络。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方中当归,牛膝养阴活血;秦艽,羌活祛风湿、通经络;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止痛;土茯苓,薏苡仁,茜草清热解毒除湿消瘀;地龙通络,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已建养阴清热、活血通络之功。
此外,食疗对本病亦有较好的作用,建议:
- 绿豆20g, 赤小豆10g, 薏苡仁15g煮粥,每日一剂,连服数日;
- 绿豆10g, 赤小豆10g, 黄豆10g, 甘草8g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数日。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