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法治疗紫斑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周某
  • 性别:男
  • 年龄:19岁
  • 初诊日期:2011年9月26日

初诊情况

1. 主诉

全身皮肤起红色、紫色斑点半月。

2. 体征

  • 低热
  • 微汗出
  • 鼻塞、流脓涕
  • 咽喉不利
  • 咳嗽,咳白稠痰或黄白稠痰
  • 口干苦
  • 双上肢红色、下肢暗紫色斑点,瘙痒
  • 饮食一般
  • 小便黄
  • 大便干,2日未解

3. 舌脉

  • 舌质稍红,苔白
  • 咽红
  • 脉浮细稍数

4. 诊断

紫斑(过敏性紫癜)

5. 辨证

风热郁结血热妄行证

6. 治法

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7. 方药

  • 金银花20g
  • 连翘20g
  • 淡竹叶10g
  • 荆芥12g
  • 牛蒡子12g
  • 薄荷5g(后下)
  • 川贝10g
  • 瓜蒌壳10g
  • 桔梗10g
  • 芦根20g
  • 水牛角20g(先煎)
  • 生地黄15g
  • 丹皮15g
  • 赤芍15g
  • 白茅根30g
  • 玄参15g
  • 炒麦芽15g
  • 甘草5g

8. 用药时间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情况

1. 体征

  • 药后皮肤紫斑渐少
  • 腰痛
  • 大便干
  • 小便深黄(早晨尿)

2. 小便常规

  • 尿蛋白十+
  • 隐血+十

3. 诊断

阴虚血热

4. 治法

益气养阴、凉血止血

5. 方药

  • 黄芪20g
  • 党参20g
  • 白术10g
  • 当归10g
  • 生地黄10g
  • 丹皮10g
  • 赤芍10g
  • 黄芩10g
  • 栀子5g
  • 水牛角10g(先煎)
  • 仙鹤草15g
  • 茜草10g
  • 紫草10g
  • 白茅根30g

6. 用药时间

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情况

1. 体征

  • 进食菠萝后全身紫癜增多,上半身稍明显,下半身较轻
  • 咽痒,口干
  • 腰痛
  • 大便2日1行,先干后稀
  • 晨起小便深黄

2. 舌脉

  • 舌质暗红,苔白
  • 咽稍红
  • 脉细滑

3. 诊断

阴虚火旺

4. 治法

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5. 方药

  • 玄参10g
  • 麦冬10g
  • 当归10g
  • 僵蚕10g
  • 木蝴蝶10g
  • 水牛角15g(先煎)
  • 生地黄20g
  • 赤芍15g
  • 丹皮15g
  • 旱莲草15g
  • 紫草10g
  • 地榆15g
  • 茜草10g
  • 栀子炭10g
  • 白茅根30g
  • 炒麦芽15g
  • 甘草6g

6. 用药时间

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四诊情况

1. 体征

  • 药后平稳,四肢皮肤散在小红疹、隐现
  • 大便稀,每日3~4次
  • 天冷则咽喉不利

2. 舌脉

  • 舌质暗苔白
  • 咽暗红
  • 脉细

3. 诊断

脾胃虚弱

4. 治法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5. 方药

  • 党参30g
  • 白术10g
  • 茯苓15g
  • 陈皮6g
  • 旱莲草15g
  • 桔梗3g
  • 僵蚕10g
  • 仙鹤草30g
  • 广木香6g(后下)
  • 车前子10g(包煎)
  • 黄连5g
  • 白头翁20g
  • 乌梅炭10g
  • 马齿苋30g
  • 白茅根30g
  • 甘草5g

6. 用药时间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五诊情况

1. 体征

  • 服药期间,鼻出血1次
  • 双下肢皮肤紫斑减退
  • 上肢内侧有小疹、不痒
  • 饮食、二便正常
  • 小便稍黄

2. 舌脉

  • 舌质暗、苔薄白
  • 咽暗红
  • 脉细滑

3. 小便常规

  • 隐血(十+)
  • 蛋白质(十+)

4. 诊断

脾肾气虚

5. 治法

健脾益肾、益气止血

6. 方药

  • 黄芪50g
  • 仙灵脾30g
  • 防风15g
  • 白术10g
  • 巴戟天15g
  • 夏枯草15g
  • 木蝴蝶10g
  • 桔梗6g
  • 杏仁10g
  • 槐花15g
  • 地榆15g
  • 旱莲草15g
  • 白茅根30g
  • 僵蚕10g
  • 甘草10g

7. 用药时间

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六诊情况

1. 体征

  • 服药期间,鼻出血1次
  • 双下肢皮肤紫斑减退
  • 上肢内侧有小疹、不痒
  • 饮食、二便正常
  • 小便稍黄

2. 舌脉

  • 舌质暗、苔薄白
  • 咽暗红
  • 脉细滑

3. 小便常规

  • 隐血(十+)
  • 蛋白质(十+)

4. 治法

疏风解表和里,清热化斑

5. 方药

  • 黄芪30g
  • 防风15g
  • 荆芥15g
  • 白术10g
  • 生地15g
  • 桂枝6g
  • 白芍15g
  • 仙鹤草30g
  • 银柴胡15g
  • 五味子10g
  • 乌梅10g
  • 乌梢蛇20g
  • 槐花15g
  • 白茅根30g
  • 旱莲草20g
  • 黄芩10g
  • 丹皮15g
  • 甘草6g

6. 用药时间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七诊情况

1. 体征

  • 药后全身散在瘀点进一步减退
  • 舌质暗,苔白
  • 脉细滑

2. 小便十项

  • 隐血(++)、蛋白质(十+)

3. 诊断

脾肾气虚

4. 治法

疏风解表和里,清热凉血止血

5. 方药

  • 水牛角15g(先煎)
  • 赤芍15g
  • 丹皮15g
  • 生地15g
  • 黄芪30g
  • 仙鹤草30g
  • 旱莲草20g
  • 白花蛇舌草20g
  • 紫草10g
  • 银柴胡15g
  • 防风15g
  • 乌梅10g
  • 五味子10g
  • 地榆15g
  • 槐花15g
  • 白茅根30g
  • 藕节15g
  • 甘草10g

6. 用药时间

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八诊情况

1. 体征

  • 药后全身皮肤紫斑进一步减少,且颜色变浅
  • 面部左颊又有数个青春痘长出
  • 小便黄,大便成形偏棕黄

2. 舌脉

  • 舌质暗,苔白
  • 脉沉细

3. 诊断

脾肾气虚

4. 治法

健脾益肾、益气止血

5. 方药

  • 银柴胡15g
  • 防风15g
  • 五味子10g
  • 乌梅10g
  • 藕节15g
  • 水牛角15g(先煎)
  • 生地黄20g
  • 赤芍15g
  • 丹皮15g
  • 银花20g
  • 黄芩10g
  • 仙鹤草30g
  • 旱莲草15g
  • 大蓟10g
  • 小蓟10g
  • 茜草10g
  • 白茅根30g
  • 紫草10g
  • 炒麦芽15g
  • 甘草10g

6. 用药时间

16剂,水煎服,每日1剂

九诊情况

1. 体征

  • 药后四肢皮肤紫癜消褪,仅背部皮肤散在小紫点隐现
  • 饮食二便正常

2. 舌脉

  • 舌质红,苔白
  • 脉沉细

3. 小便常规

  • 正常

4. 诊断

脾肾气虚

5. 治法

健脾益肾、益气止血

6. 方药

  • 银柴胡15g
  • 防风15g
  • 五味子10g
  • 乌梅10g
  • 知母10g
  • 黄芩15g
  • 生地黄20g
  • 赤芍15g
  • 丹皮15g
  • 白花蛇舌草30g
  • 旱莲草20g
  • 槐花15g
  • 地榆15g
  • 白茅根30g
  • 紫草10g
  • 栀子10g
  • 黄柏10g
  • 炒麦芽15g
  • 甘草6g

7. 用药时间

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

  • 按语:本例患者为过敏性紫癜(溷合型),多数患者预后可,少数预后不佳,可发展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中医属紫斑范畴。正如《外科正宗·葡萄疫》说:“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发在遍体头面···邪毒传胃,牙龈出血,久则虚人,斑渐方退。”患者因外感风热邪毒,毒犯营血,热迫血行,故见风热表证之证,又有热入营血的四肢紫斑症状,治疗既疏风清热解表,兼清热凉血止血,方用银翘散疏风解表,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犀角地黄汤出自《小品方》,由犀角(用水牛角代替)、生地黄、芍药、牡丹皮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作用。主治热入血分,热迫血溢证。二诊时表证已解,所以用犀角地黄汤为主加黄芪、党参、白术、当归健脾益气止血。加仙鹤草、茜草、紫草、白茅根、凉血祛瘀止血。三诊时因进食菠萝后全身紫斑加重,出血明显,小便出血,用茜根散合犀角地黄汤以滋阴降火,宁络止血。四诊时全身紫斑减少,但出现脾气虚,腹泻表现,故先调理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佐以清热解毒止血。五诊时沿用前方思路重在调整脾肾,但病情反复,考虑本病与过敏有关,应辨证辨病相结合,用过敏煎合化斑解毒汤加减,以疏风解毒和里,清热化斑,后用过敏煎合十灰散加减,以疏风解毒和里,清热凉血止血。经过近半年的治疗病情得以控制。
  • 按语:本案初诊时以辨证为主,但效果不甚理想,后考虑过敏性紫癜与过敏有关,选用了祝谌予老先生的方过敏煎与十灰散合用,最终取得满意的疗效。过敏煎本用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的治疗。四药组成有收有散,有补有泻,有升有降,阴阳并调。适合所有过敏性疾病,临证值得参考。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