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万某某
  • 性别:男
  • 年龄:38岁
  • 就诊时间:1955年8月间

主诉

患者患赤痢,症状包括发热不恶寒、头闷微痛、舌苔白黄而腻、脉象浮数、下痢纯赤、腹痛里急后重。

初诊

  • 日期:当日
  • 方剂:葛根芩连汤合黄芩汤
  • 药物
    • 葛根:15克
    • 黄连:9克
    • 黄芩:5克
    • 白芍:15克
    • 生甘草:10克
  • 煎服方法:1剂,水煎分4次服,每隔4小时服1次

二诊

  • 日期:下午
  • 症状变化:热渐退而下痢未减
  • 方剂:黄芩汤加白头翁
  • 药物
    • 黄芩:5克
    • 白芍:15克
    • 生甘草:10克
    • 白头翁:10克
  • 煎服方法:1剂,水煎分4次服,每隔4小时服1次

三诊

  • 日期:晚间
  • 症状变化:下痢次数见减

四诊

  • 日期:次日
  • 症状变化:身热退清,头闷痛除,白苔见退,脉转和缓,下痢仍赤但次数递减
  • 方剂:陈士铎治痢方加减
  • 药物
    • 当归:15克
    • 白芍:15克
    • 莱菔子:10克
    • 枳壳:5克
    • 槟榔:5克
    • 青皮:5克
    • 银花:10克
    • 生甘草:10克
  • 煎服方法:日进1剂

五诊

  • 日期:第三天
  • 症状变化:下痢渐止,赤已尽除,舌苔渐净,食欲已开
  • 方剂:无

治愈

  • 日期:第三天
  • 症状变化:病乃告愈

按语

《伤寒论·厥阴病》篇说:“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白头翁汤是后世治痢的祖方。痢疾是因土中湿热蕴结而木火下迫肠间所致。这可从其所谓“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看得出来。因为痢疾的里急后重而脉弦,即肝木横强失柔之象,故善治痢者,莫不注重调肝(如疏肝、清肝、柔肝等)。白头翁汤所主治的热利下重便脓血口渴脉沉弦数,显属热胜于湿而伤及血络之证。方中白头翁和秦皮、黄连、黄柏四药也显然具有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作用。尤其是白头翁更具有疏肝清肝的效能。又黄芩汤和四逆散中所包含的芍药甘草汤,具有柔肝缓急的良好作用,对痢疾腹痛里急后重尤有殊功。后世治痢下脓血及后重窘迫的芍药汤(白芍60克,甘草10克,木香10克,槟榔10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当归尾15克。如服后痢不减,加生大黄10克),就是在黄芩汤基础上发展而成。此方主要就妙在重用芍药甘草汤以柔肝缓急。常见热痢服此,里急后重迅速解除而大便畅行,收到“治痢还须利”的稳效、高效,并显示出治痢调肝的优越性。这就是我在上述三例治验中都重用白头翁配合芍药甘草汤的理由所在(编者按:参看《万友生医论选》“痢疾的辨证与治疗”一文)。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