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郁作泄,误作亡阳医案

案例概述

瑞昌王既白之妃患泄泻,屡用脾胃门消耗诸药,四五年不能止。一医用补中益气汤,人参三钱,服一月,不泄。忽一日,胸膈胀满,腹响如雷,大泻如倾,昏不知人,口气手足俱冷,浑身汗出如雨。用人参五钱,煎汤灌甦,如是者三。病者服久,自觉口中寒邪。医者以为出汗过多,元气虚弱,于前汤内,加人参三钱,酸枣仁、大附子、薄桂各一钱,昏厥尤甚,肌肤如冰,夏暑亦不知热。二年,计服过人参二十五斤,桂附各二斤,酸枣仁七十斤。至己巳冬,饮食入口,即时泻出,腹中即饥,饥而食,食即泻,日十数次。身不知寒,目畏灯火。

初诊与治疗

予初诊之,六脉全无,久诊六部来疾去缓,有力如石。闻其声尚雄壮,脉亦有余,自予断之,乃大郁火证也。以黄连入平胃散予之。饮药少顷,熟睡二时,不索食,不泄泻。饮五日,方知药味甘苦。既用通元二八丹,与汤药间服。一月,饮食调和,其病遂愈。

医生解释

予用前药,众皆惊曰,久泻之病,饮下即出,六脉俱无,虚弱极矣。先生言六脉有余,而用黄连寒苦之物止泻,实吾辈所不知也。予曰,此乃亢极之病,火极似水。若以为虚弱而用补药,是抱薪救火矣。众曰,既云是火,则火能化物,今食物不化,何也?予曰,譬之铳炮,先已有药在内,遇火即时充出。书有日,胃中有热难停食,正合此也。果是虚弱之证,前已用过参附等药数十斤而不愈耶?予以黄连四钱为君,以泻火热;用平胃散为脾胃之引。因此病火势甚烈,不可偏用苦寒之黄连,兼用苍朴四味之温以缓治之,此所以用平胃而效也。

按语

下利无度,口气手足俱冷,汗出如雨,昏不知人,酷似亡阳。何以服参附而下利尤甚,复增昏厥不醒,肌肤如冰,虽盛暑犹不知热?盖火郁也。诊其脉,六部皆沉伏而有力如石,此与亡阳之细微欲绝迥异;征之声音雄壮,身不知寒,目畏灯火,其真热假寒之象昭然若揭,黄连苦寒泄火固是。既为火热内郁,何以用平胃之苦温而燥?案云:“火势甚烈,不可偏用苦寒之黄连”。火热炽烈,苦寒当防格拒,宜入反佐,或寒药热服。今用众多苦温佐一味黄连,竟非反佐,而有喧宾夺主之嫌,所以用平胃散者,意义不在反佐。盖火郁当发之,欲使郁火发越于外,必先疏渝气机,使火热外达之路通畅。陈皮、厚朴皆能行气。半夏辛以开郁,苍术有发表之功,诸药合之,有透发郁火之力;合黄连苦泄,具有辛开苦降之妙,故能取效。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