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医案
病史
患者杨某,女,24岁。每次月经来潮时,出现性情变化,表现为性情急躁、多语,有时亦沉默寡言、爱生气,伴有失眠、乱梦纷纭,影响工作,前来就诊。
初诊
1. 症状
- 经前烦躁
- 自言自语
- 易怒
- 情绪忧郁
- 时而恐惧
- 时而哭泣
- 夜分少寐
- 多梦
- 手心灼热
- 脉细弦
- 舌苔薄净
- 巩膜瘀丝累累
- 睑下发黑
2. 诊断
肝家气火上扰,瘀热内阻,阴液暗伤。
3. 治法
“心病者,宜食麦,瘀滞者,宜逐之”。
4. 方药
(1) 甘草6g, 淮小麦30g, 大枣6枚,丹皮6g, 山栀6g, 菊花9g, 钩藤15g。每日1帖。 (2) 柴胡4.5g, 生地12g, 当归6g, 赤芍9g, 红花9g, 桃仁9g, 枳壳4.5g, 桔梗4.5g, 牛膝6g, 川芎4g, 甘草3g, 白薇9g。每月经前停服第1方,连服第2方7帖。
经过
经过上述治疗,症状缓解一年,恢复如常人。翌年因投考大学,备课较紧,思虑繁重,旧疾复发,前来复诊。
复诊
1. 症状
- 备课紧张
- 受气恼
- 劳伤心神
- 肝失疏泄
- 沉默不语
- 烦躁不安
- 脉细涩
- 舌紫苔薄
- 巩膜瘀丝累累
- 口干热不欲饮
2. 诊断
肝藏魂,心藏神,肝郁则魂不安宁,心病则神无所依,症皆缘气滞血瘀而来。
3. 治法
先拟疏肝化瘀,而安神魂。
4.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菖蒲9g。每日1帖。
结果
1月后神志完全恢复,月经来潮时亦无反常现象,原方继续观察,一度加磁朱丸9g包煎,有利于安神。以后每周服2帖,亦获预防之效,恢复健康,已参加工作。
按语
瘀血内阻可影响神志,引起谵语、神昏、健忘、惊悸、哭笑无常、烦躁失眠,甚至发狂奔走、打人骂人等异常状态。张仲景蓄血证曾有所描述。王清任说:“癫狂一症,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气不相接,如同作梦一样”。唐容川说:“瘀血攻心,心痛、头痛、神志昏迷、不省人事”。可见血瘀与精神疾病有关。作者还对活血化瘀药物预防精神病的复发寄予较大兴趣,如本病第一阶段有效后停药,1年后以受刺激与学习紧张之诱因而复发,此后即吸收这一经验教训,每周服药2帖预防,习以为常,病即霍然。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