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惊风

医案原文

四大王宫五太尉,因坠秋千,发惊搐。医以发热药治之,不愈。钱氏曰:本急惊后生大热,当先退其热。以大黄丸、玉露散、惺惺丸,加以牛黄、龙、麝解之。不愈。至三日,肌肤尚热。钱曰:更二日不愈,必发斑疮,盖热不能出也,他医初用药发散,发散入表,表热即斑生,本初惊时,当用利惊药下之,今发散,乃逆也。后二日,果斑出,以必胜膏治之,七日愈。(引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评析

1. 案例背景

  • 疾病名称:急惊风
  • 发病年龄:1~5岁儿童
  •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 主要症状:抽搐伴神昏

2. 病因分析

  • 病因:患儿元气未充,神气怯弱,暴受惊恐,惊则气乱,心身失主,引动肝风,发为惊搐。

3. 治疗过程

  • 初期治疗:医者以发热药治疗,未愈。
  • 钱乙治疗
    • 第一阶段:钱乙认为应先退热,使用大黄丸、玉露散、惺惺丸,并加入牛黄、龙、麝解热。
    • 第二阶段:三日后,肌肤仍热,钱乙认为再过两日不愈,必发斑疮,因热不能出。
    • 最终治疗:后二日,果然出现斑疮,钱乙以必胜膏治疗,七日后痊愈。

4. 按语

  • 钱乙观点:初惊时应使用利惊药下之,而非发散药。他医误用发散药,导致热入表而生斑疮。
  • 钱乙先见之明:钱乙预见病情发展,最终以必胜膏治疗,七日后痊愈。

5. 参考文献

  • 《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法治·急惊》:因闻大声或大惊而发搐。
  • 《小儿药证直诀》下卷利惊丸方:牵牛子为下药,钱乙取其下泄退热之效。

6. 结论

  • 钱乙治疗思路:钱乙治疗急惊风时,注重退热和下泄,体现了儿科圣手的高超医术。
  • 现代启示:钱乙的治疗思路对现代儿科急惊风的治疗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