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患者姓名:韩××
- 性别:女
- 年龄:42岁
- 婚姻状况:已婚
- 职业:干部
- 初诊日期:1986年2月10日
病史
患者月经紊乱16年,于1970年因经期感寒导致闭经2月,后用中西药物月经来潮,但经期延长,淋漓不断,长达1020天,量多少不定,间断治疗,时轻时重。1985年7月以来月经来潮量多,色鲜红无块,用纸710包。曾两次住院用中西药物治疗罔效。其间曾刮宫止血,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增殖症,局部腺体呈腺瘤样增生”。妇检及B超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初诊(1986年2月10日)
1. 症状
- 月经1月13日来潮,迄今20余日未止,经量时多时少,多则如泉涌,少则如屋漏。
- 血色紫黑,有少量血块,用纸达20余包。
- 小腹胀痛,腰部冷痛,心悸、气短、乏力、口干。
- 阴道不出血时,则有黄赤带。
- 血色素7g%。
- 诊脉沉细,右关兼有弦象,舌质澹,边有瘀斑,薄白苔。
2. 诊断
证属肝肾亏损,血瘀气滞,冲任不畅。
3. 治疗
- 处方:
- 太子参20克
- 桑寄生10克
- 川续断10克
- 醋柴胡9克
- 云茯苓12克
- 川桂枝7克
- 川茜草9克
- 乌贼骨12克
- 炒地榆15克
- 仙鹤草18克
- 刘寄奴10克
- 山萸肉15克
- 金狗嵴10克
- 粉丹皮10克
- 水煎服,一日1剂。
二诊(未具体日期)
1. 症状
- 服药4剂,经量大减,色转红,腰腹疼痛亦轻。
- 脉象沉细,关脉已无弦象。
2. 诊断
- 进补肝肾,养血调经之剂。
3. 治疗
- 处方:
- 川续断10克
- 桑寄生15克
- 海螵蛸10克
- 炒杜仲12克
- 五倍子9克
- 山萸肉18克
- 金狗嵴10克
- 刘寄奴10克
- 生黄芪18克
- 炒地榆15克
- 当归9克
- 鹿角霜12克
- 川茜草9克
- 台乌药7克
三诊(未具体日期)
1. 症状
- 上方服4剂后,血止,纳谷渐增,体力渐复,惟感腰痠。
- 改服丸剂归芍地黄丸、二至丸缓缓调治。
2. 诊断
- 服药月余,自觉服药后症状好转,观察两个月,月经周期和量色均复正常。
四诊(未具体日期)
1. 症状
- 患者因过劳暴怒而复发,血初暴下不止,继则淋漓不断,时少时多,色紫黯,有血块。
- 伴有少腹胀痛,腰骶坠疼,胸胁刺痛,脘闷纳呆。
- 脉沉弦而涩,舌质略澹,舌苔薄腻。
2. 诊断
- 治拟调理气机,化瘀软坚,顾虚止血之剂。
3. 治疗
- 处方:
- 醋柴胡9克
- 制香附9克
- 延胡索9克
- 醋鳖甲18克
- 海藻10克
- 昆布10克
- 炒地榆15克
- 花蕊石15克
- 山萸肉20克
- 桑寄生10克
- 川续断10克
- 刘寄奴10克
- 绵黄芪20克
- 水煎服,每日1剂。
- 配以丸剂,小金丹1剂吞服。
4. 嘱咐
- 注意休息,勿急躁,先服4剂,如有效可续服3剂。
五诊(未具体日期)
1. 症状
- 服药7剂后,经量逐减,腹胀已除,自感胸胁已畅,食欲渐振。
- 惟腰骶部痠痛,脉现弦细,苔腻渐退。
2. 诊断
- 拟以前法加减。
3. 治疗
- 处方:
- 绵黄芪20克
- 桑寄生10克
- 山萸肉20克
- 川续断10克
- 醋柴胡9克
- 制香附9克
- 炒地榆15克
- 刘寄奴10克
- 醋鳖甲18克
- 金狗嵴10克
- 海藻10克
- 昆布10克
- 茜草9克
- 海螵蛸12克
- 水煎服。取7剂,连服2剂后改为隔日1剂,丸药小金丹隔日1剂。
六诊(未具体日期)
1. 症状
- 服上方3剂后,经水已净,尚感疲倦,腰膝无力,有少量黄带。
- 脉现沉缓,舌质润,苔薄。
2. 诊断
- 拟更用丸剂徐徐调理。
3. 治疗
- 处方:
- 每日上午服化坚丸1剂(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自制)
- 每日下午服归芍地黄丸1剂
- 均用白水送下。
- 嘱:感冒时及经期停服,如在经期可服第二诊方。
4. 服药月余来函
- 月经的期、量、色均正常,体力健复,精神大振,验血色素已升至11g%。
- 函复嘱:每天上午服1剂加味逍遥丸,每天下午服归芍地黄丸一剂。
随访
- 随访半年余未见复发,已恢复正常工作。
按语
- 本病例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药,最终达到治愈目的。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