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肾两虚、痰瘀交阻之哮喘(支气管哮喘)
患者信息
- 姓名:董某
- 性别:女
- 年龄:42岁
- 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首诊时间:1997年11月19日
主诉
哮喘反复发作6年余。
现病史
- 发病时间:6年前因受寒风吹袭而感冒,此后咳嗽时常发作,因未及时治疗,而致哮喘。
- 症状:每遇寒冷即发,气喘憋闷,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稍动则喘甚,咳痰量少,色白质黏,不易咳出,咳出症缓,伴有腰膝痠软,畏寒,睡眠欠佳,纳食尚可,经行量多,色黯,有血块,痛经,溲可,大便不成形。
- 舌象:舌质紫,舌下络脉瘀滞,苔白腻。
- 脉象:脉沉细滑。
诊疗经过
-
首诊:患者曾在本地医院就诊,诊为“支气管哮喘”,给予氨茶碱、激素类药等,症状能够控制,但易反复发作。经人介绍前来就诊。
-
首诊方药:
- 党参15g
- 炙黄芪30g
- 沉香6g(后下)
- 河车块6g
- 五味子10g
- 苏子10g
- 款冬花8g
- 杏仁12g
- 补骨脂12g
- 丹参15g
- 茯苓20g
- 桂枝10g
- 桃仁10g
- 蛤蚧尾1对
- 黄芩10g
- 川贝母10g
- 桔梗10g
- 7剂,水煎服,日2次。
-
二诊:1997年11月26日,患者服上方后,哮喘好转,喉中哮鸣音减轻,余症亦缓。上方已见效,故守方不变,继服10剂,水煎服,日2次。
-
三诊:1997年12月6日,患者服上方药后,哮喘亦减轻,睡眠好转,咳止,11月28日月经来潮(行经5天),量少,色稍黯,有血块少许,疼痛减轻。按上方稍事加减继服。
- 方药:
- 党参15g
- 炙黄芪30g
- 熟地黄20g
- 山萸肉12g
- 怀山药15g
- 款冬花8g
- 仙灵脾10g
- 巴戟天10g
- 杏仁10g
- 补骨脂12g
- 丹参15g
- 茯苓20g
- 桂枝10g
- 蛤蚧尾1对
- 黄芩10g
- 桃仁10g
- 7剂,水煎服,日2次。
- 方药:
-
四诊:1997年12月13日,患者服上方药后,哮喘症状基本消失,偶劳累后仍有,休息后缓解。余症均除。上方继服10剂,以巩固疗效。嘱其避免劳累、受凉。
2年后随访
患者哮喘未再发生。
按语
此案系肺肾两虚、痰瘀交阻之哮喘。张景岳《景岳全书》载:“虚喘者,慌张气怯,声低息短。皇皇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能降,劳动则甚。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又有林珮琴《类证治裁》载:“实喘责在肺,虚喘则在肾。”故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均可引起气之上逆而发为哮喘。痰气瘀阻肺络,肺宣发肃降失常,亦可引起哮喘。故魏师用补肾益肺、化痰祛瘀之品。本案使用蛤蚧乃因其有补肺益肾、定喘止嗽之功。《本草纲目》载其“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又有《日华子本草》亦载其“治肺气,止嗽,并通月经,下石淋及治血”。魏师在治哮喘病时每每应用蛤蚧,多能取得显著疗效。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