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患儿医案
基本信息
- 年龄:4岁余
- 主要症状:高热、腹泻、稀水样大便,每日近20次
- 西医诊断:中毒性消化不良
- 治疗经过:西医补液及抗菌素治疗,病情好转但体温未退,大便每日仍为10多次
用药情况
-
初诊方剂:
- 黄连 3g
- 黄芩 6g
- 知母 10g
- 麦冬 10g
- 石斛 5g
- 车前仁 6g
- 泽泻 6g
- 炒麦芽 6g
- 乌梅 1个
- 木瓜 2g
- 甘草 3g
-
疗效:服药3剂后,热退泻止
-
后续方剂:
- 去除车前仁、泽泻
- 加入茯苓、花粉
病情描述
- 形体状态:形瘦神疲
- 口唇状态:口唇焦渴
- 饮食情况:不思饮食
- 小便情况:小便短赤
医师按语
-
病情分析:小儿稚弱之体,为饮食所伤,胃气每致弛缓,所以小儿腹泻,三五日未愈,则精神萎靡,饮食少思。此时若一味祛邪,则脾胃难支,改进补法,则邪留连不去,用乌梅、木瓜促其收敛,则胃肠功能自趋正常。
-
用药分析:
- 黄连:清热燥湿
- 黄芩:清热燥湿
- 知母:滋阴降火
- 麦冬:养阴生津
- 石斛:养阴清热
- 车前仁:利水渗湿
- 泽泻:利水渗湿
- 炒麦芽:消食导滞
- 乌梅:收敛止泻
- 木瓜:和中化湿
- 甘草:调和诸药
-
疗效总结:对小儿暑日热泻,可以配合黄连,增其疗效,而无碍邪之弊;伴有伤津口渴者,与知母、麦冬合方,又有酸甘化阴之妙;对有食积者,与神曲、麦芽、山楂同用,助其消化。故临床治疗小儿腹泻,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乌梅、木瓜收纳胃气,确有无穷之妙用。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