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湿温伤寒医案
基本信息
- 患者年龄:二十四岁
- 就诊时间:1953年夏
- 病情:产后十八天,患湿温伤寒
病史
- 初诊情况:初延中医,以豆豉、豆卷等治疗无效。
- 复诊情况:复延西医治疗亦无效,病情逐渐恶化,出现化燥、神昏、谵语等症状。
诊断与治疗
- 诊断:湿温伤寒
- 治疗过程:
- 首次治疗:患者大便数日未解,舌上断津。医者认为危险已十有七八,征得病家同意后,处以生石膏三两,粉葛根四钱,黄连一钱半,黄芩、大黄、山栀各三钱,鲜生地五钱,鲜石斛三钱,鲜芦根一支。
- 效果:服药后大便连下四次,如酱如胶,恶臭异常;身有微汗。次日病情好转,谵语不作,撮空亦止。
- 二次治疗:依原方酌减分量,再加连翘三钱、花粉三钱。连服一帖,大便再解三次,神识转清。
- 后续治疗:再处调理之方,数服而愈。
按语
- 病因分析:产后食晕腥较多,胃肠积垢,致便秘、昏塞。
- 治疗要点:此方重在“凉下”。生地、石斛、芦根等增液润燥,配伍精契,主治明确,方药照顾相当全面。
- 总结:属于用仲景法结合后世法的一个较典型案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