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整理

基本信息

  • 姓名:梁某某
  • 性别:男
  • 年龄:45岁
  • 职业:下岗工人
  • 就诊日期:2003年9月8日
  • 主诉:间断性失眠两年,加重两个月

病史

患者两年前因下岗后心情忧郁烦闷,继而出现失眠,初起时约每周2晚左右,难以入睡,易醒,醒后更难入睡,并伴有轻微头痛,不思饮食。一直在本市多间医院中西医治疗,效果时好时差,近两个月病情加重,每晚入睡困难,心情烦躁,并伴有头痛,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口苦,小便黄,大便时结,舌质红,苔黄,脉弦。

体检

  • 神志:清醒
  • 对答:如常
  • 心、肺:听诊正常
  • 肝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

  • 心电图:正常
  • 脑电图:正常
  • 肝功能三项:正常
  • 生化十项:正常
  • 胸透:正常

诊断

  • 中医诊断:不寐,肝郁化火
  • 西医诊断:失眠,抑郁症

手法治疗

  1. 颈肩背部按摩:用按、摩、推、拿、揉、滚等手法反复放松颈肩、背部约10~15分钟。每日1次。
  2. 头部点穴按摩
    • 开天门
    • 抹额
    • 揉太阳
    • 揉角荪、率谷
    • 按揉攒竹推上眼眶
    • 按睛明推下眼眶
    • 捣印堂
    • 鸣天鼓
    • 按头维、风池
    • 擦风池及耳后高骨
    • 干洗头,梳五经
    • 指叩头,拍头,摩百会
    • 揉大椎,拿肩井,拍肩 全程时间约1015分钟,每日12次。
  3. 按揉穴位及耳穴磁圆针按摩、埋药
    • 先按揉神门、三阴交穴各1015秒,分推胁肋,推涌泉1015次。
    • 再用磁圆针按摩耳穴心、脑、交感神经区。
    • 最后埋药(白芥子)。 每日1次。
  4. 心理辅导:疏导病人情绪,尽量解除患者因下岗造成的焦虑,抑郁心理,解除心理负担。治疗过程同时进行心理疏导。

诊后记录

  • 9月11日二诊:经三天治疗后,头痛稍有减轻,夜间能睡3小时左右,但易醒,醒后入睡尚困难,仍口干喜饮,舌红苔黄,脉弦。按首次治疗,并嘱鸡骨草、车前草煲汤。
  • 9月14日三诊:头痛减轻,胃口好转,喜吃稀白粥,口渴、口苦减轻,小便微黄,大便基本通畅但稍硬。睡眠有改善,每晚可睡4小时左右,醒后也可入睡,舌质红,苔黄有津,脉弦。继续照上方法治疗,嘱煲汤时加生地15克。
  • 9月17日四诊:头痛、口渴、口苦均明显减轻,大小便基本正常,胃口基本正常,但喜吃清淡食物。心情好转,每晚可睡4~5小时。舌质微红,苔微黄,脉弦。继续照上方法治疗,减去磁圆针按摩及贴药。嘱睡前温水泡脚。
  • 9月20日五诊:症状基本消失,舌质淡红,有薄苔,脉弦而缓。夜间可睡5~6小时,醒后亦容易再入睡。
  • 后续治疗:患者一直坚持以上方法治疗,每两天或三天一次。煲汤料改用清、补、凉(淮山药、沙参、玉竹、蜜枣等)。三个月后停止治疗,但教其每天自我按摩(睡前),每日适当运动,如打太极拳、慢跑、散步等。注意调整心情。追踪一年,睡眠稳定,每晚基本可睡6小时以上。

按语

本例失眠系属肝郁化火的病例,患者由于下岗,心情忧郁,烦躁,易怒,怒而伤肝,肝失调达,气郁不舒,郁而化火,火性炎上,扰动心神,神不安则失眠。属于实证。手法治疗失眠,主要是分虚实治疗。治法以安神为主,疏肝解郁,引火归源。背部属心,亦是足三阳经经过之处,通过对肩背部按摩能调整该部经络气血失调,调整该部脏腑(心)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目的。头为脑之所在,脑为髓海,头为诸阳之会,失眠与头部有密切关系。头部点穴可充实脑髓,并可调节诸阳经脉平衡而治疗失眠。神门穴是心经原穴,按揉神门有安神之效。按揉三阴交可调整三阴经的平衡,从而调理肾、脾、肝三脏。分推胁肋可舒肝解郁,推涌泉可引火归源。配合耳针,加强疗效。心理疏导帮助消除致病因素。以上疗法有安神、舒肝解郁、引火归原之作用。

手法治疗失眠,可消除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对药物依赖性。而且可以长期不间断地治疗。既简便、实用、可靠,又经济实惠,而且效果好。

登录查看更多医案

更多的医案治疗思路、用药分析和预后评估
需要登录后才能查看

⚠️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 公开医案,无需解锁
您可以查看医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