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2例)
案1. 刘某,女,3岁。2013年3月19日初诊。
【主诉】
大便干硬4月余。
【现病史】
患儿近4个月来大便秘结,便质干硬,一般3~5日1行,胃纳欠佳,偶有嗳气,无反酸;饮水少,偏食或挑食,小便调,寐欠安。
【既往史】
婴儿期曾患“肠套迭”1次,经治疗后复位。
【望闻切诊】
神志清楚,精神活泼,形体消瘦,面色欠华,咽部无殊,心音力,两肺清,全腹平软,触之无痛,舌质澹,苔薄白,中花剥,脉沉细。
【中医诊断】
便秘
【证候诊断】
脾运失健胃阴不足
【西医诊断】
便秘
【治法】
生津养胃,润肠通便
【处方】
生津养胃汤加减:
- 浙玄参9g
- 麦门冬9g
- 生地黄9g
- 天花粉9g
- 金佛手5g
- 香橼皮9g 7剂(日一剂,水煎2次,共取汁100mL,分2~3次温服)
医嘱
饮食均衡,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
二诊
2013年4月2日。药后诸症得缓,大便成形不干,日行1次,胃纳欠佳,夜寐尚安。舌质澹,苔薄白,花剥苔较前好转,脉沉细。余同前。再拟前方加减:
- 浙玄参9g
- 麦门冬9g
- 生地黄9g
- 天花粉9g
- 金佛手5g
- 香橼皮9g
- 焦山楂9g
- 怀山药9g 7剂,煎服法同上
三诊
2013年4月16日。药后大便转软,日行1次,家长因故未来复诊,停药1周后,患儿症情反复,大便3日1行,质干,时觉疲乏,胃纳略增,夜寐尚安。证属脾运失健,再拟健脾助运,兼养胃阴,上方加减:
- 太子参9g
- 云茯苓9g
- 焦白术9g
- 怀山药9g
- 浙玄参9g
- 麦门冬9g
- 生地黄9g
- 天花粉9g
- 金佛手5g
- 香橼皮9g
- 山楂肉9g 14剂,煎服法同上
四诊
2013年4月30日。药后诸证得缓。嘱饮食均衡,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以调理善后,随访半年患儿症情未见反复。
【按语】
便秘一病与脾胃功能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脾主运化,胃主腐熟水谷,促进饮食和水液消化吸收,该患儿消瘦、食少,时有乏力,易疲劳,舌质澹,皆脾虚运化无能,气血不能滋养肌体之象,运化无能,胃肠蠕动减慢或力量不足,是小儿便秘的一个重要因素。虞教授治疗此案例先以生津养胃为法,玄参、生地黄、麦门冬均具甘寒之性,入肺、胃、肾经,药性平和,滋阴增液,取吴鞠通治阴虚便秘原意,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佐以天花粉增强养阴生津之力,无伤正气。对于虚证之体,虞教授不用泻药恐伤正气,而选具有理气助运、健脾和胃的金佛手、香橼皮健脾、醒脾,以助运化,促进胃肠蠕动。取效后二诊加用焦山楂、怀山药、焦山楂消食助运;怀山药平补肺、脾、肾,气阴同补,是药食同源的健益佳品;山药、山楂配伍应用则扶正顾护而无伤正之虞。三诊纳增,停药1周大便仍不规律,时有疲乏,虞教授辨其证属脾运失健,再拟健脾助运,兼养胃阴,在前方基础上加用四君子益气健脾,增强补益之力,药后诸证得缓而收功。
此案例治疗,初期滋阴增液主药中配以健脾、醒脾之品,助增水行舟,虽有脾虚而未用滋补之品,药专效宏。再诊增健脾消食之焦山楂、怀山药,补益与助运同用,小儿脏器轻灵,随拨随应,用药精少,恰到好处。三诊益气健脾助运增液并施,故病愈。
【导师评语】
儿童便秘,亦不少见。临证当结合儿童生理病理特点,常可用生津养胃、润肠通便之法,并指导患儿家长在儿童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儿便秘,慎用泻药,但亦应根据病情轻重程度而定之。不可以偏概全。适度加入制大黄之类,中病即止,亦可取得良好疗效。
重要提示
本医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医疗指导使用。 请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诊疗,切勿自行用药。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