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33岁,女性。经前及行经之时少腹胀痛拒按,遇寒更剧。经多而不畅,经色紫黯,夹有瘀块,块下痛减。两侧胸胁、乳房胀痛,头晕心悸,恶心作呕,面色少华,腰嵴酸软。舌质紫黯,苔薄,脉弦细。中医病名:痛经。证型:气滞寒凝血瘀。病因病机:冲任气血壅滞。望诊:面色少华,舌质紫黯。闻诊:无特殊描述。问诊:经期腹痛、经血紫黯有块、乳房胀痛、头晕心悸、恶心作呕、腰嵴酸软。切诊:脉弦细。
痛经气滞寒凝血瘀脾肾亏虚气血不足
查看详情 →
患者21岁,女性,主诉经行腹痛,持续时间长,疼痛逐渐加重。经色开始澹红,后转红,经量多,周期推后,常40~50天一潮。形体消瘦,面色皖白,舌质澹红,苔薄白,脉细。中医诊断为精血不足,胞脉失养。症状包括痛时吐绿水,手脚发凉,纳差,精神不好,白带量不多,经期大便不稀。二诊经色鲜红,用纸减少,无腹痛,仍有血块,口干喜饮,舌红,脉细。三诊经量减少,色红无块,无腹痛,舌澹,脉细。
痛经精血不足胞脉失养血虚精亏
查看详情 →
21岁,经行腹痛,痛时吐绿水,手足发凉,经色澹红后转红,经量多,经行6天,月经40~50日一潮。面色皖白,舌质澹红,苔薄白,脉细。阴血不足,胞脉失养。
痛经阴血不足胞脉失养经量多
查看详情 →
患者26岁,女性。痛经7年,初潮13岁,每于行经第1、2天少腹疼痛难忍,伴手足汗出、恶心,血块排出后缓解。怕冷喜暖,经前乳房胀痛,头晕乏力。舌澹红,苔薄白,脉弦弱。中医病名痛经,证型肝郁气滞证。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气血不畅。望诊舌澹红,苔薄白。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痛经、怕冷、乳房胀痛、头晕乏力。切诊脉弦弱。
痛经肝郁气滞血块少腹痛
查看详情 →
35岁女性,痛经2年,腹痛绵绵,经色澹,经量少,经质稀,腰部痠痛,小腹冷,喜温喜按,头空痛,四肢不温,失眠多梦。舌澹,苔薄白,脉细弱。中医病名痛经,证型肝肾虚损,冲任虚寒。病机肝肾虚损,冲任虚寒。舌质澹,苔薄白,脉细弱。
痛经肝肾虚损冲任虚寒血虚
查看详情 →
18岁女性,月经期下腹反复疼痛两年,经期约4天,经色暗红,挟血块,伴腰酸、便溏、乳房胀痛、纳差。面色欠华,性情易急躁,白带较多。舌澹红、苔薄白。肝郁脾虚、冲任失调型痛经,中医诊断为痛经,西医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面色欠华,舌澹红、苔薄白,脉象未提及。
痛经肝郁脾虚冲任失调经血不畅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1岁,女性。主诉行经时腰骶部疼痛4个月。症状包括经期腰骶酸痛、月经周期不定、经水色澹、经期延长、眠差梦多、头晕耳鸣、大便干燥。舌象舌尖红,白苔。脉象双脉细。中医诊断痛经。辨证肾气亏虚,冲任失养。
痛经肾气亏虚冲任失养腰骶酸痛
查看详情 →
14岁女性,经行腹痛进行性加剧,需服止痛片及卧床休息,病程数年。主症为经行少腹掣痛如刺,喜暖喜按,泛恶呕清,肛门坠胀,大便欠实,腰酸疲软。脉细弦,苔薄白边有紫点。辨证为寒凝瘀滞,不通则痛。舌象薄白边有紫点,脉细弦。症状包括经行腹痛、喜暖喜按、泛恶呕清、肛门坠胀、大便欠实、腰酸疲软。病机为寒凝瘀滞,瘀血内结。
痛经寒凝瘀滞瘀血内结腹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4岁,主诉月经周期紊乱,经期推迟,经量少夹瘀,血色黯淡,少腹冷痛坠胀,得温得按缓解。舌质黯,边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涩。病史提示手足不温,喜食冷饮,着装单薄。中医诊断为痛经,证型属寒凝血瘀,病因病机为外寒内寒相加,经血凝滞,不通则痛。舌象示瘀血,脉象弦涩提示气血运行不畅。
痛经血瘀内寒虚证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