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49岁,女性,主诉停经4个月,阵发恶寒潮热,汗出,心烦,恶心呕吐,泄泻,腹胀。舌苔薄黄,脉弦细。中医病名未明确提及,辨证为少阳不和。病因病机未明确描述。四诊信息包括舌苔薄黄、脉弦细。
少阳不和围绝经期综合征寒热往来吐泻交作
查看详情 →
17岁男性,寒热往来1周,伴头晕目眩、胸胁痞满、恶心、汗出而热不解、不思饮食、小便赤短。舌苔黄腻,脉弦数。证属伏温夹湿,蕴结于胆。
少阳不和伏温夹湿胆经郁结湿热内蕴
查看详情 →
男,中年,主诉偶因伤风咳嗽加重,无痰,寒热往来,无汗,胁部刺痛。面容憔悴,食少乏力。舌红苔白薄,脉浮弦而数。中医病名胁痛,证型外感风寒,病因病机旧日患咳,肺气本虚,复因外感,外邪束于皮毛,肺气不畅,病及足太阳及足少阳两经。
少阳不和胁痛肺气虚外感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8岁,主诉行经期出现恶寒、发热、小腹发胀、喜呕心烦、口苦咽干、欲饮喜凉、倦怠纳呆、便干尿黄,病程3个月。舌红、苔薄腻黄,脉滑数带弦。证属少阳之气不和,邪气乘经行之时血室空虚而入。
少阳不和经行发热行经不畅小腹胀痛
查看详情 →
患者30岁,女性。主诉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5年。症状包括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脘腹胀痛,右肩胛放射痛,恶心,口苦,厌油荤,食欲差,小便黄,神疲乏力。脉弦数,舌苔黄腻。诊断为湿热之邪盘踞少阳。
少阳不和慢性胆囊炎湿热困阻胸胁苦满
查看详情 →
患者30岁,男性。主诉痰湿内伏,枢机不和,疟发间日,先寒后热,头痛胸满欲呕,腹笥作胀。舌苔厚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为疟疾,证型属痰湿内伏,脾困少阳。病因病机为痰湿久蕴,脾失健运,少阳之气不和。
少阳不和疟疾痰湿内伏脾为所困
查看详情 →
患者34岁,男性。主要症状为食入恶寒,口干渴喜热饮,饮后胃脘作胀,恶寒由背部渐至全身,需晒太阳或保暖方可回温,夏季亦然,每次发作持续二三十分钟至一小时。伴随症状包括嗜睡、纳差、饮食喜热恶冷、噫气多而矢气少、大便软烂、尿色深黄、皮肤痒疹、头昏、面色萎黄、下肢乏力、行走飘浮感。证属湿热郁伏少阳而脾胃中气虚弱。望诊见面色萎黄,舌苔黄腻。闻诊未提。问诊见症状描述详尽,病史包括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肺结核。切诊见脉弦、脉濡。
少阳不和疟疾湿热郁伏脾胃虚弱
查看详情 →
患者男性,46岁。主诉心悸、气短、右侧胸胁疼痛,病程10天。中医病名悬饮,证型少阳不和,痰热结滞。面色萎黄,口唇微紫暗,呼吸短气,抑制性咳嗽,咳时呈痛苦面容。舌苔白而干,脉濡数。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咳嗽,咳少量泡沫痰,右侧睡卧时疼痛加重,体力不支。形体偏瘦,精神不振,饮食不香。既往长期吸烟史。CT示自发性气胸,胸腔积液,慢性支气管炎。
少阳不和自发性气胸痰热结滞悬饮
查看详情 →
患者27岁,男性。主诉为病程五载,春夏及夏秋交替时每日下午3至7时身寒,7至9时发热,体温达38.5℃,次日凌晨汗出热退,持续4至8日寒热渐平。舌边红,苔薄黄,脉浮弦。辨证为少阳不和,太阴失健。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滑。二诊时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三诊时腹胀已除,二便调畅。
少阳不和太阴失健食少纳差口吐苦水
查看详情 →
24岁女性,经行第3天,量多色暗红,乍寒乍热,口渴,胸胁苦满,入夜加剧。舌苔薄黄,舌质红,脉弦数。诊断为热入血室之变。病因病机为经行正虚,邪热乘虚陷入血室。
少阳不和经行发热邪热入血胸胁苦满
查看详情 →
23岁女性,妊娠反应伴呕吐、头晕、口干渴、舌红苔薄白、脉缓滑。冲任之气上逆,胃失和降。面色萎黄,舌红苔薄白,脉缓滑。声低气短,无特殊气味。病程反复,曾住院治疗,症状持续5~6天。
少阳不和妊娠恶阻冲任上逆胃失和降
查看详情 →
寒热间日而作,胸闷略舒,无泛恶,舌黄薄腻,脉濡滑。伏邪痰湿留恋肺胃为病,少阳枢机不和。
少阳不和寒热间日胸闷舌苔黄腻
查看详情 →
患者30岁,女性。主诉近4日每于子时至卯辰心烦气喘,不能平卧,服地塞米松、氨茶硷等治疗无效。症状表现为口干口苦,胃脘嘈杂。舌苔薄白、微黄,脉细弦数。辨证为少阳之气升发不利之证。
少阳不和哮喘口干口苦胃脘嘈杂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