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7岁。主诉舌面渗血半月,右胁区灼痛1周。中医病名包括唾血、蛇串疮、痹证。证型属太阴少阳合病并兼表证。舌质澹,苔薄黄,脉弦细。胸胁刺痛,疱疹满布,时有渗血,乏力倦怠,头晕目眩,大便溏薄。
痹证血热妄行脾阳不足少阳郁热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29岁,男性。主诉发热5天。病程5天。中医病名发热。证型太少合病,少阳兼表。病因病机外感风寒,劳则气耗,卫气不足,风寒伤卫。望诊舌质红,舌苔薄白微黄。闻诊无特殊描述。问诊有寒热交作,热多寒少,口苦口干,有汗出。切诊脉浮数重按无力。
发热风寒少阳兼表太少合病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7岁,女性。主诉高热伴乏力8天,发病诱因为感冒发热。主要症状包括高热、恶寒、汗出、热退后复发热、胸胁苦闷、头晕乏力、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渴不多饮、自汗头痛。舌苔黄白相兼,脉弦浮而数。中医病名为发热,证型为少阳兼表证,病因病机为外感风寒,营卫不和,邪客太阳之表失治,寒邪内传入里,邪郁少阳,枢机不利。望诊见舌苔黄白相兼,闻诊未提及,问诊包括高热、恶寒、汗出、胸胁苦闷、头晕乏力、纳呆呕逆、口渴不多饮、自汗头痛,切诊见脉弦浮而数。
少阳兼表证外感风寒营卫不和寒邪内传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