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逆乱+肝气郁结

患者病情表现为清晨篦头未毕忽然昏晕,四肢厥逆,口目不开,喉声如锯,二便不利。郑显夫,六十余岁,因大怒遂昏仆,四肢不用。诊断为痰厥,脉左三部弦滑而数,右三部沉实用力。病因病机为怒则火起于肝,手足厥阴二经气闭不行,神无知,筋伤而手足不用。
肝气郁结气血逆乱痰厥肝火上炎
查看详情 →
女,45岁,主诉突然昏倒后半身不遂、口歪、言语謇涩,病程8年。中医病名中风(中血脉),证型瘀阻脉络,病因病机为风心病日久,阴阳失衡,气血逆乱,瘀阻脉络。望诊两颧紫红,舌质暗红,尖边见瘀点。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言语謇涩、口角右歪、伸舌左瘫、左上下肢痉挛性麻痛瘫痪。切诊脉沉细而涩。
气血逆乱肝气郁结中风血脉瘀阻
查看详情 →
张某,31岁,女性。反复发作神志错乱,精神异常8年,发病时间1946年,诱因情感不和,症状包括突然昏仆、意识恍惚、躁动不安、言语混乱、捶胸拔发、大笑不止,发作持续1~5小时,发作后头痛、头晕、全身无力,每月发作1~2次。中医诊断厥证,证型肝气郁结,气血逆乱。患者面色正常,舌象未提,声音异常,无特殊气味,问诊提示精神异常,切诊脉象未提。
肝气郁结气血逆乱癔症神志恍惚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38岁。主诉突然昏厥、阵阵抽搐1天。病史提示因情绪激动诱发。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口唇青紫,牙关紧闭,手足逆冷,脉象微弱。诊断为气厥。舌象、面色、声音、气味未提及。脉象微。病机为气机逆乱,阴阳失调。
肝气郁结气血逆乱气厥痰迷心窍
查看详情 →
女,37岁。疲劳伴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发凉1年余。情志不舒,肢倦神疲,四肢发凉,关节走窜疼痛无红肿,脾气急躁易怒,上眼睑浮肿,记忆力减退,白发、脱发,动则汗出,胸闷不畅,面部粟状疹,纳食可,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晨起疲乏。舌质黯,边满布齿痕,苔白腻,脉沉滑。中医诊断为阳郁厥逆证,辨证为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脾滞不运、清阳不达四末。复诊见舌质红边有齿痕,苔白不渴,脉沉右关濡,辨证为湿热阻滞三焦、气机不畅。
气血逆乱慢性疲劳综合征阳郁厥逆证肝失疏泄
查看详情 →
女,48岁。阵发性右侧头面部剧痛,连及眼眶至太阳穴,呈火灼样痛,每周发作1~2次,情志不舒时易诱发。三叉神经痛。证属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肝火躁动,气血逆乱,经脉不利。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肝气郁结气血逆乱三叉神经痛肝火上炎
查看详情 →
患者35岁女性,主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3年,伴有气短怔忡、心中恐慌、频频叹息。舌象暗苔黄,脉象急。辨证为暴怒伤肝,气血逆乱,心血瘀阻。病机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影响心脉运行。
肝气郁结气血逆乱心动过速心血瘀阻
查看详情 →
刘某,女,26岁。精神恍惚,胸闷不适,肢体麻木,晕厥,舌强不语,哭泣不止,手不持物,足不步履,四肢僵直,口唇紧缩,食水难咽,胸胁苦闷,彻夜难眠,时有遗尿,大便秘结。神情呆滞,舌暗,苔白稍腻,脉沉伏涩。中医病名:气厥。证型:郁怒伤肝,气血逆乱,瘀阻清窍。望诊:神情呆滞,舌暗。闻诊:无描述。问诊:精神恍惚,胸闷,肢体麻木,晕厥,舌强不语,哭泣不止,遗尿,便秘。切诊:脉沉伏涩。
气血逆乱肝气郁结气厥病瘀阻清窍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40余岁,主要症状为头痛、眩晕、右侧肢体麻木,病程自发病至痊愈约一旬。中医诊断为中风闭症,病因病机为情志不遂致肝阳上亢,痰火上扰。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见头晕、身麻、心烦、猝然仆倒、牙关紧闭、两手握固、面赤气粗、痰涎壅塞、鼾声大作、二便闭塞、右半身不遂。切诊脉象洪数弦劲有力,后期脉象轻缓。
肝气郁结气血逆乱中风闭症痰火上炎
查看详情 →
患者34岁,女性,月经停闭1年余。主诉月经停闭,既往月经规则,2008年起月经后期,周期延长,伴心悸、失眠,月经过少。面色黯滞,满面痤疮,乏力,心悸,失眠多梦,性欲减退。舌尖红,苔薄干,脉沉细。中医诊断闭经,辨证初诊为瘀血阻络,二诊为疏肝解郁,活血调经,豁痰开窍,三诊为疏肝柔肝,活血通经,四诊为逍遥散加减,疏肝解郁,柔肝调经。
肝气郁结气血逆乱闭经脾肾不足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