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血瘀+气虚血瘀+眩晕

患者80岁,女性。反复头晕、周身肌肉酸痛1年,再发1周。精神疲乏,面色欠华,形体偏瘦,舌质黯红,苔白,脉细弦。诊断为眩晕,证属脾肾两虚,气虚血瘀。病机为年近八旬,脏气虚衰,脾肾不足,脾气虚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清窍失养,气虚血瘀,瘀阻脑络,故头晕;脾虚不能输布津液达四肢、肌肉,故周身酸痛;肾阴不足,心肾不交,故见不寐。
眩晕气虚血瘀脾肾不足
查看详情 →
女性,78岁,胸闷、背沉阵发性发作,头晕、四肢麻木,高血压病史16年,胆石症病史10年,食道裂孔疝2年。胸痹,瘀血痹阻,眩晕,气虚血瘀。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血压160/90mmHg,心率74次/分,心尖部及肺动脉瓣听诊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头颅CT示双基底节区及左顶叶多发脑梗塞灶,颈椎骨质增生,血脂异常。
眩晕气虚血瘀胸痹瘀血痹阻
查看详情 →
患者60岁,男性。主诉眩晕1年余。病史记载语言不清,舌根发硬,左半身不遂,喉间痰声辘辘,大便干结,舌质紫暗,脉弦虚。中医诊断为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望诊见舌质紫暗。闻诊无特殊描述。问诊见语言不清,舌根发硬,左半身不遂,喉间痰声辘辘,大便干结。切诊见脉弦虚。
眩晕气虚血瘀风痰阻络脉弦虚
查看详情 →
57岁男性,头晕伴行走不稳4天,主要症状包括头晕、视物旋转、复视、行走不稳、下肢乏力、恶心、呕吐。中医诊断为中风—中经络、眩晕,证型为气虚血瘀痰阻。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面色未提及,声音与气味未提及。病机为脾虚、元气亏虚,导致血瘀、痰阻,上扰清空,发为眩晕,血脉不利,荣养匮乏,见下肢乏力,行走不稳。
眩晕气虚血瘀痰阻中风中经络
查看详情 →
刘某,60岁,眩晕一年余,语言不清,舌根发硬,左半身不遂,喉间痰声辘辘,大便干结。年老体虚,阴阳失调,肾精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扰,气虚血阻,肝风夹痰,风痰阻络。气虚血瘀,风痰阻络。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
气虚血瘀中风后遗症风痰阻络肾精不足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