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30许,经行腹痛10余年,经水量少,色紫暗,有血块,恶寒,腹冷如冰,喜热喜按,呕吐清涎,不能食,便溏,日更衣二三行。中医诊断为脾肾阳虚,寒凝血少。望诊见面色苍白,舌淡胖有齿痕。闻诊无特殊。问诊提示自幼体弱,纳谷量少,17岁月事方下,经期后期。切诊见脉沉迟。
经行腹痛脾肾阳虚寒凝血少经水量少
查看详情 →
患者59岁女性,左侧少腹胀疼拒按,白带量多,小腹有冷感,纳呆脘闷心悸。面色萎黄不泽,舌质澹苔白,脉沉弦而涩,少腹有积块如拳头大,按之疼甚。中医诊断肠覃,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寒凝痰结。舌质澹苔白,脉沉弦而涩,少腹积块拒按。
气滞血瘀卵巢癌肠覃寒凝
查看详情 →
患者32岁,女性。闭经两年,需依赖雌激素、黄体酮治疗。周期性乳房胀闷,少腹胀痛,精神抑郁,急躁易怒,纳谷不香。舌质紫,苔薄白,脉细涩。证属气滞血瘀经闭。
气滞血瘀闭经肝气郁结精神抑郁
查看详情 →
52岁女性,左下腹疼痛反复发作,伴白带增多、发热,病程较长。中医诊断为气滞血瘀,湿热交蕴。舌红苔薄,脉细数。主症为左下腹疼痛,病程反复,伴白带异常及高热。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湿热侵袭冲任胞宫,气血互结,不通则痛。
气滞血瘀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附件增厚
查看详情 →
20岁女性,经行腹痛4年余,量少色暗挟瘀块,经行第1、2日疼痛剧烈,伴恶心欲吐、面色青白、恶寒、冷汗、手足不温、纳谷不香、大便稀。寒凝血瘀证。面色青白,舌质暗,脉沉迟。子宫前屈,细长型,盆腔B超未见异常。经期周期5~7日/30日。
寒凝血瘀气滞血瘀痛经经行腹痛
查看详情 →
患者女性,病程日久。主诉为行经时尻胯作痛。中医病名属妇科病,证型为肝血亏虚、肝气郁结。病因病机为营血久亏、肝气偏胜、冲脉受伤。望诊未提及,闻诊未提及,问诊见行经疼痛、抱恙日久。切诊未提及。
气滞血瘀肝血亏虚肝气郁结冲脉受伤
查看详情 →
患者28岁,女性,主诉月经稀发3年,闭经4年。中医病名为闭经,证型为气血两亏,脾肾不足,寒凝血滞。体征见舌质澹,苔白,脉沉细。辨证提示血虚肝郁,脾虚气滞,脾肾两亏,气滞血瘀。四诊信息包括舌澹红,脉细滑,舌边红,苔白,脉滑。患者有腰酸乏力,口干思热饮,手足不温,腹胀,大便或干或溏,精神疲劳。基础体温单相,激素水平低下。
气滞血瘀闭经气血两亏脾肾不足
查看详情 →
痛经 气滞血瘀 少腹、小腹胀痛 经行不畅 血色紫黯夹块 舌边尖有瘀点 脉沉涩或弦细 寒湿凝滞 少腹、小腹抽痛 得热则舒 经色紫黯夹块 肢冷畏寒 苔白腻 脉弦或沉紧 湿热蕴结 少腹、小腹绵绵作痛 经行超前 量多色红或紫质稠秽 带下量多色白黄 舌苔黄腻 脉弦数或濡数 气血两虚 少腹、小腹绵绵作痛 经色淡而稀 面色苍白 舌质嫩 苔薄白 脉虚细 肝肾亏损 少腹、小腹隐痛 得温得按则舒 经行前后不一 量少色淡 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 舌质淡红 苔薄白或少苔 脉沉细或虚迟
气滞血瘀痛经寒湿凝滞湿热蕴结
查看详情 →
23岁女性,月经周期后延3年,经量减少,形体稍胖,舌淡胖苔薄腻,脉细濡。中医诊断为肾亏痰湿,病机为素体肥胖痰湿,服减肥药后肾元受损,冲任失调。西医诊断为月经稀发。
血瘀月经衍期肾气不足痰湿阻络
查看详情 →
杨某,24岁,女性,主诉左足拇趾趾甲挫伤后肿胀疼痛,病程70余天。病趾肿胀明显,边界不清,色暗滞,趾甲内侧有胬肉突起。邪毒内蕴,气滞血瘀。舌象未提及,脉象未提及。
气滞血瘀甲沟炎邪毒内蕴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9岁,女性。主诉肛门肿痛5天,伴有肛周坠胀疼痛、坐立不安、便秘、口苦。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滑数。局部检查见肛缘有两枚青紫质硬痔核。中医诊断为痔疮,证型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舌象红,苔腻微黄,脉滑数。
气滞血瘀痔疮湿热下注
查看详情 →
患者36岁,女性。经来后期五六日,多则十多日,小腹胀痛,血少色黯,类有血块。舌质有紫色,脉细而涩。中医诊断为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经来后期小腹胀痛血少色黯
查看详情 →
患者年龄30岁,主诉月经期腰及少腹疼痛半年余,月经色黯有块,经前乳房胀痛,不能触碰。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弦数。辨证属气阴两虚,心肝失调,气滞血瘀,兼有湿热。主要症状包括腰腹微痛、经前乳房胀痛、黄带稍多、月经量少色黯有块、困乏无力、心烦眠差、口干渴思冷饮、大便微干结。
气滞血瘀痛经气阴两虚心肝失调
查看详情 →